“交趾”最初是中原人用来描述长江流域“南蛮”习俗的一个词,后来被称为保留这种习俗的地区。作为民俗,“交趾”是什么意思?
唐代,孔颖达被解释为“卧时头向外,足在内而相交”,这意味着南蛮人睡觉时头向外,小腿向内交叉,被称为“脚趾”。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写道:“脚趾交叉意味着脚趾开阔,并立相交。”这意味着当地人的脚趾非常开阔,当他们的脚并立时,他们的大脚趾会相互交叉。
[img]371772[/img]
《后汉书·南蛮传》说:“男女同川沐浴,故称交址。”意思是他们一起在河里洗澡,腿会交错。以上说法对吗?我以为都是误会。
“礼王制”说:“南方说蛮,雕题交趾。”雕题是线条。“交趾”被称为“足相向”,意思是盘腿,说他们坐着会盘腿——这是正确的,但解释不够详细。
现在有些人喜欢盘腿坐,这不会让别人感到惊讶。为什么两三千年前的南方人盘腿坐会被中原人特别描述,最终被称为一个地区?北方人不盘腿吗?
夏商周至秦汉,中原人坐在地上。这种“坐”不同于今天的“坐”——它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相当于今天的“跪”。
北方人不盘腿的原因今天听起来很奇怪:他们没有内衣,盘腿很容易脱落。脱落的后果非常严重,可能被认为是性格问题,并受到惩罚。
《韩诗外传》载道:“孟子的妻子一个人住。孟子看着家,对母亲说:‘女人不礼貌,请去。’”孟子的妻子一个人在家,双腿分开。孟子走进家,看到他对母亲说儿媳不礼貌,不得不赶走。
妈妈发现原因后,训练他:“你是无礼的,非妇无礼的。”“礼”不云?入门,问熟存;上堂,声音会扬;入户,视而不见。不掩人不备。今天,当你去燕子的私处时,你的家是沉默的,这让人们视而不见。你是无礼的,非妇无礼的。”
母亲认为孟子是不礼貌的,不是儿媳是不礼貌的。礼物不是说吗?当你想进入门时,你必须先问谁在家里;当你想进入大厅时,你必须大声传播;当你想进入房子时,你的视线必须向下移动。不要让别人没有准备好。现在你去你妻子睡觉的地方,默默地进门,让别人的腿分开看你,是你不礼貌,而不是你妻子不礼貌。母亲说,孟子有意识地错了,不敢休息他的妻子。
[img]371773[/img]
孟子休妻的故事说明,当时中原走光非常严重,所以他对南方不怕走光感到惊讶。南方天气炎热,蛮人衣服少,内衣少。盘腿坐意味着走光。“交趾”一词最初只是对习俗的描述,即“盘腿”和中性词。后来,它们逐渐贬义,包括“走光族”、“不文明”的意思。
为什么北方人怕走光,南方人不怕?原来当时北方已经是父权社会,对女性有严格的要求,而南方还是母权社会,走光就走光,不怕,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女人不是男人专有的。这对于北方习惯了男权主义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特别描述。
西元前316年,秦国摧毁了古蜀国。古蜀王子蜀潘带领人们前往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为越南的前身建立了欧罗国。古蜀人民在三角地区融合了其他一些民族,并逐渐发展成今天的越南京族
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一龙多鸟青铜树和越南人自称是炎帝后裔的情况来看,古蜀民族应该是由炎帝部落主导的四川野蛮人形成的。青铜树里的龙抓住树干,树枝上有许多鸟。这种形状表明,古蜀王族来自炎帝部落,许多人是崇鸟的凤凰民族。
古蜀国一般是一个母系社会。在民间习俗方面,它属于一个“交趾”民族。到达红河三角洲后,它仍然继承了母系,被北方汉代和后继王朝称为“交趾”。这就是为什么越南过去被称为“交趾”。
为什么越南一代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