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韩信太穷了,吃不下东西。他每天都去南昌亭长家吃饭。后来,他看到亭长夫人把食物带到卧室吃。他知道亭长的家人不想给他食物。他愤怒地离开了,亭长的家人再也没有吃过饭。
[img]371179[/img]
后来,韩信由王而侯,就像周勃、灌婴等列侯的地位一样,朝拜皇帝时需要与周勃、灌婴等列侯站在一起,韩信觉得丢人,便总是称病,不去朝拜皇帝。
韩信不仅骄傲,而且反骨,拒绝跟随主人,在项羽的楚营,反复给项羽建议不被采纳,韩信离开楚营,进入汉营,在汉营,太小,不能发挥他的优势,利用广阔的月光,骑离开汉营,合理地说,被刘邦追回,韩信应该满意吗?
不,韩信私下攻打了齐,陷入了刘邦不仁不义的境地。在刘邦的援助下,韩信占领了齐国,威胁刘邦,要求齐王。后来,他多次考虑背叛汉族的自力更生。
韩信那么骄傲,又有反骨,却被刘邦收拾得很听话。刘邦是怎么做到的?
[img]371180[/img]
在对韩信的态度上,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采取了与对待他人完全相反的策略,给了韩信面子,满足了韩信内心深处被尊重的欲望。
韩信在楚营工作了三年。虽然他很有才华,但他只是一名卫兵,没有空间展示他的才华。灭秦战争结束后,韩信仍然是一名小兵,这让韩信非常愤怒,根本无法接受。
韩信背后的楚投汉,一方面当然希望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也能得到足够的尊重。
刘邦满足了他。
刘邦平时和人交往,不大不小,也不礼貌。拜将军就像给孩子打电话。刘邦觉得印章给了你,地位给了你,兵马给了你,权力给了你,对你足够尊重。
但其他人可能不这么认为。
因此,在对韩信的态度上,刘邦180度大转弯,不仅给印章、地位、兵马、权力,还给予尊重、斋戒、坛场、沐浴、烧香等礼仪,一点也不差,仪式感十足,极大地满足了韩信的虚荣心。
[img]371181[/img]
未来,韩信每次想背汉自立,都会回忆起登坛拜将的时刻。那一天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汉王刘邦火箭式的提拔,使他闻名诸侯,仅次于项羽和十八路诸侯。
可以说,刘邦看人下菜的方法还是很厉害的。
参考资料:《淮阴侯列传史记》
为什么韩信骄傲又反骨,愿意接受刘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