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李信,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
战国末期,关东六国难以再次威胁秦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楚国可以说是最强大、最难灭国的。然而,当秦始皇问攻灭六国需要多少兵力时,秦国名将王坚说,至少需要60万军队,而后起之秀李信则说,最多需要20万军队。结果,李信率领20万秦军攻楚却惨败,众所周知秦法极其严厉,那么李信战败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img]368500[/img]
李信是秦军后起之秀,率军攻楚却先胜后败
战国结束时,由于秦国对外战争相对频繁,王健、叛逆等老将逐渐衰老,秦始皇政府前后的剧烈动荡,秦国此时的军事人才差距很大。因此,秦始皇正式统治后,大量年轻将领开始迅速重复使用,李欣就是其中之一。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李信正式登上秦国攻赵战争的历史舞台。当时王坚奉命带领军队进攻赵国,而李信则奉命出兵太原、云中,配合王坚围攻赵军,最终攻破赵国。
第二年,“荆轲刺秦”事件爆发。秦始皇得知燕国为主谋后,派王坚带兵进攻燕国。秦王政21年(前226年),李信率领先锋大军轻骑突进,击败燕王子丹,随后配合王坚攻破蓟城,燕王喜和王子丹逃往辽东。
[img]368501[/img]
根据《史记·刺客传记》的记载,李信以数千次轻骑追燕太子丹,最终迫使燕王杀死太子丹。历史书中对李信的评价是“年轻而勇敢”。正是由于他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李信开始迅速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
在摧毁三晋和燕国后,秦始皇开始向南调整战略重心,所以有一天他问李信:“我要夺取楚国。请估计将军需要调动多少军队?李信回答说,“最多只有20万”。秦始皇又问王坚,王坚说:“一定要六十万”。秦始皇便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李将军真的果断勇敢,李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命令李信和蒙田率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
秦王政22年(前225年),李信率军攻打平舆,蒙田率军攻打宿丘。两人都击败了楚军,李信随后征服了严颖。然而,就在李信打算追求胜利的时候,昌平君突然作为楚国公子在营陈起兵反秦,得到了严颖附近楚韩人民的回应,导致秦军退路被切断。
在这种情况下,李信不得不转向西北进攻侧后面的陈颖,并决定与孟田在城市的父亲见面。然而,当李信回到军队时,与李信正面作战的项燕抓住机会带领楚军的主力追击,击败了李信,进入了秦国的两个营地,杀死了七名船长。
[img]368502[/img]
秦军战败后,秦始皇非常生气,亲自前往频阳向王健道歉,要求王健付钱,并派遣了60万军队。即便如此,王健还是花了一年时间打败了楚军,俘虏了楚王,然后杀死了项燕,直到秦王政25年(前222年)才完全摧毁了楚国。
虽然李信输了,但还有另一个原因,秦始皇并没有严厉批评
由于司马迁没有单独传给李信,他的大部分事迹都穿插在《史记刺客传》、《史记白起王坚传》等史料中。记载不多,但从有限的记载来看,李信应该被认为是惨败的,但作为败军之将,秦始皇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惩罚。
秦始皇这样做,我觉得秦始皇应该意识到,李信之的战败,责任不全在于他,而是另外两个原因。
1、楚国的外戚们倒下了。根据有限的记录,李信先赢后输。战争的早期进展非常顺利。战争的转折点是昌平君的突然背叛,导致李信陷入了腹部和敌人的境地。这导致李信撤军反击陈颖,结果被前后攻击。
[img]368503[/img]
战国中后期,由于秦楚之间的长期婚姻,秦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楚国外戚集团。秦朝时期有宣太后、魏冉、米蓉集团,秦朝时期有华阳夫人、阳泉君集团。秦始皇时期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出生在楚国,但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是秦国的官员,在老艾的叛乱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受到秦始皇的青睐。
秦王政21年(前226年),秦将攻楚,夺取陈颖等地,于是昌平君被秦始皇派去安抚新占领的陈颖等楚地。没想到,就在李信率兵攻打楚国的时候,昌平君突然在陈颖反秦,这是李信战败的重要客观原因,所以李信的战败可以说是可以理解的。
也许正因为如此,秦始皇在王坚率兵第二次攻打楚国,重新占领了陈颖之地,俘虏了楚王负刍后,回头杀死了同样是楚国外戚的昌文君。
[img]368504[/img]
2、秦始皇的就业错误。众所周知,自从秦始皇攻打韩国,拉开统一世界的序幕以来,秦国统一战争的步伐几乎从未停止过。即使秦国的动员能力很强,秦国的用兵压力也极其严重。
就战争进程而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相对顺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秦始皇的统一事业一帆风顺。虽然六国很难对秦国构成威胁,但民间对秦国的抵抗几乎从未停止过。就在秦发兵攻楚前夕,原韩国首都新郑爆发了反秦叛乱。正因为如此,秦始皇不得不留下一部分兵力来巩固占领地区,这也加剧了秦调兵的压力。
恐怕秦始皇选择使用李信而不是国王,这也与此有关。毕竟,他必须调用60万军队来攻击楚国。即使秦国的国力很强,压力也太大了。@ 恐怕秦始皇选择李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坚等老将的逐渐衰老,秦始皇正式执政后需要提拔一批新将领。因此,李信的失败也可以说是秦始皇就业失误的因素,这可能是秦始皇得知李信失败后亲自向王坚道歉的原因。
[img]368505[/img]
也许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秦始皇对被打败的李信并不太苛刻,只是降职了。秦国攻打辽东、攻打齐国的战争后,仍然允许他率兵出征。虽然他只是王本的副将军,但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并没有完全放弃李信。
@ 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离战国末期太远了,很多资料都很难验证,所以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份记录极其模糊。比如战国四大名将的出生日期都不清楚,连汉高祖刘邦的出生时间都无法确定。除了异常死亡的白起和李牧,王坚正常死亡的死亡时间也没有记录。因此,由于《史记》没有提到李信的死,李信大概应该是个好结局。
李信率二十万秦军攻楚却惨败,后来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