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的重臣。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先后担任翰林院、太原府、江宁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务,以奉公守法、廉洁著称。刘勇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师,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1804年)病逝,文清死后。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开播后,刘勇和《刘罗锅》的名气大增。电视剧的误导,人们认为刘勇是宰相,也是罗锅。其实一点都没有。刘勇不是宰相,更不用说罗锅了。
宰相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官员,也是皇帝的助手。他的地位在一个人以下,一万人以上。宰相的成立始于东周,在未来的朝代都有宰相。然而,明初,由于宰相胡伟勇的权力过大,朱元璋引起了不满。一怒之下,朱元璋杀了胡伟勇,从此不再设宰相,将宰相的权力带回了皇帝。
入关前不设宰相,入关后不设宰相。清政府直到清灭亡才成立宰相。清朝没有宰相,而是以内阁大学士代表宰相。内阁由三殿三阁组成,从高到低排列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每个殿阁都有大学士为最高长官。后来,大学生逐渐失去了实权,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雍正朝时,又设军机处,总揽军国大计,内阁大学士从此成为纯粹的荣誉称号,真正的装饰。
[img]364969[/img]
既然清朝连宰相都没有,刘勇当宰相自然是不可能的。从刘勇官到东阁大学的刘勇是内阁中最小的,从来没有实权。这个人的政绩并不明显。突出的是书法,尤其是小楷。他的书法厚重、有力、独特。
古代科举考试不仅有笔试,还有视觉测试。为了维护官员的形象,任何身体残疾、外貌恶劣的人都不被录取。传说中的钟馗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长相不佳,未能进入科举。如果刘勇真的是罗锅,不仅进不了内阁,科举也过不了,早就刷下来了。传说中捉鬼的钟馗,长得有点丑,考试时被刷了下来。虽然是传说,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在科举考试中,相貌也是一个。只是看起来有点丑就被刷了,罗锅自然更糟。
刘勇的名字“罗锅”来自传说。据说有一天上楼的时候,皇帝看着刘勇鞠躬爬楼梯,很可笑,于是出了个谜:“年轻一代(背)高于前辈(背)。”刘勇忍不住随便说“罗锅”。皇帝笑着说:“你是罗锅!”刘勇立刻说:“谢谢龙恩!”皇帝的金口玉言,从此刘勇不用罗锅就可以称之为罗锅。
清朝著名大臣刘勇考:刘勇不是罗锅,宰相只是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