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部试图统一蒙古 索额图奉命带领边界谈判代表团前往俄罗斯进行谈判。他刚离开长城后不久,由于道路受阻,他不得不半途而废。原因是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开战。当时,蒙古分为三部分:长城以北、沙漠以南、内蒙古、24个小部落,清朝后分为49旗;沙漠以北的土谢图、扎萨克图和车臣是外蒙古,也被称为喀尔喀蒙古;天山以北的阿尔泰山以西被称为厄鲁特蒙古,包括准噶尔、和硕特、土尔胡特和杜尔伯特。
喀尔喀和厄鲁特现在正在战斗。他们一直与清朝保持着臣属关系。在厄鲁特蒙古的四个部落中,准噶尔部是游牧在新疆伊犁地区的最强大的部落。首领是卡尔丹。康熙十年(1671)自力更生。他攻击并合并了邻近的部落,控制了青海和西藏,征服了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哈萨克族,现在他们想统一蒙古高原。严历警告卡尔丹康熙皇帝知道卡尔丹的野心,但当时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兵,所以他不能出手。另外,这家伙表面上装得很恭顺,纳贡称臣,一再表白自己和清廷“同轨,不敢妄行”,一时抓不住把柄收拾他。如今,他在外国分裂的行为越来越明显。康熙皇帝甚至觉得他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罗刹国扰乱了我喀尔喀蒙古各部门的抗俄斗争。
[img]364625[/img]
不久,康熙皇帝收到了喀尔喀蒙古三部电影中数十万人被加尔丹打败并逃往内蒙古寻求保护的报告。他派理藩院尚书阿尔尼带人慰问,开仓救济,妥善安置;一方面,他派使者命令加尔丹无缘无故地复兴军队,并迅速返回自己的地区。这时,噶尔丹已经很嚣张了,哪里还愿意俯首听命?打着追喀尔喀人的旗号,他计划向清朝南下进攻。 骆驼城前所未有的阿尔尼立即组织喀尔喀蒙古兵马抵抗军事紧急情况。没想到中了噶尔丹的陷阱,损兵折将。
康熙皇帝看到阿尔尼战败,决定亲征。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夏天,他命令富裕的王府为抚远将军,率兵为左翼,离开长城古北口;恭亲王常宁是安北大将军,率兵为右翼,率先离开长城喜峰口,杀死了加尔丹。我也去了北京巡幸边塞。没想到博洛和屯(河北隆化)因重感冒不得不暂时回銮。
兵出长城,恭亲王在乌朱穆秦出师不利,初战失败,加尔丹战胜西拉木伦河,抢占乌兰布通峰。乌兰布通峰距离北京只有700英里,铁骑几天就到了,形势突然紧张起来。康熙皇帝立即改命康亲王杰书为安北大将军,屯兵归化,堵住了噶尔丹的退路,命令裕亲王迅速拦截。他日夜带着军队去围剿。两军对抗时,噶尔丹将1万头骆驼绑在脚上,驼背上叠加箱垛,覆盖湿毡,环列如栅,称为驼城,以抵御清军的进攻。
清军隔河排阵,设鹿角枪炮,由南向北徐徐椎讲。攻击开始了。清军的鸟枪、火炮猛射,子母弹、铁心弹呼啸着飞向驼城,雷鸣般爆裂。骆驼怎么能经得起这样的轰击?突然血肉横飞,尸体乱七八糟。驼城倒塌,清兵乘势冲杀过去,准噶尔军拼命抵抗,毕竟无法战胜清军的大规模进攻。两天后,清军将噶尔丹赶到沼泽后面的山上。嘎尔丹想出了一个缓兵的计划,派人去清营求和。清军统帅部竟相信他的胡说八道,让各路兵马暂时不要进攻,等待后命。这样,一鼓作气的清军士气就松弛了。
[img]364626[/img]
在黑暗的夜晚,加尔丹悄悄地穿过萨里克河,穿过大歧山,溜走了。 两名统兵亲征加尔丹逃到漠北,只剩下几千人。他不愿意失败,决定重组,卷土重来;同时,他派人到罗刹向沙皇求助。
康熙帝知道嘎尔丹的野心是不朽的。三十五年(1696)、在36年的两次统一征兵中,嘎尔丹绝望了。他只有五六百人,没有食物和草。他每天都在杀马来满足饥饿。今年3月,嘎尔丹死于疾病,其余部分投降。喀尔喀蒙古三部分的数十万人回到了他们漠北的家乡,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恢复了和平。
康熙皇帝是如何三征准格尔的?准格尔有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