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放言》诗说:送君一法决疑,不用钻龟和朱雅;试玉要烧三天,辨材要七年。
周公害怕谣言后,王莽谦恭未篡;向使当时身便死,人生真伪复谁知?这里所谓的周公恐惧谣言,原见《今文尚书》的《金》。这篇文章的大略是:武王在灭商后第二年病重,周公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祷,愿以身代死。之后,将书写祝词的典册纳入“金”之匮(用金绳捆绑的箱盒),并告诫史官不要说话。第二天武王病愈。后武王死。成王继位,周公摄政,管叔等发布谣言:“周公将不利于儿子。于是周公“居东两年”。不久,周公给成王写了一首《猫头鹰》诗,表明了他惨淡经营的苦心。但是成王还是不明白,所以惹恼了上帝。是秋天,庄稼长得很好,但是收获的时候,突然雷电交加,风大作,庄稼倒伏,中国人害怕。成王和医生们穿上祭天的礼服,打开金匮,看文件,发现了周公祈求代死的书,知道了周公的忠诚,于是成王出城迎接周公。因此上帝息怒,是年庄稼丰收。
这篇文章所表达的迷信思想,人与鬼相通,属于自己的荒谬,但有些问题是真是假,却引起了大家对研究和讨论的兴趣。
(一)周公祈求代死并纳册金是否稀缺,目前尚不确定。《史记》被后人誉为“不虚美,不隐恶”,不仅在《鲁周公家族》中详细描述了武王病,周公为代死祈祷,还有这样一段话:“刚开始的时候,成王的时候,病的时候,周公在他的跳蚤沈之河祝福他,用神说:“王少不懂,奸神命者乃丹也是。也藏其册于府,成王病有福。和王用事,人或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祈书,乃泣,反周公。“这一段不见于其他典籍。三国时期,乔周认为这与《金》所述的本为一事,因为“秦既焚书,时人欲言金之事,失其本末”,误传为此。唐代司马贞认为,虽然“经典无文”,但其事或别有所作为“;假如是这样,那周公就是两次祈祷代死。
[img]364971[/img]
除了《史记》,后世的一些史籍也基本肯定了这件事,历代经学家对此深信不疑。前举白居易之诗,持积极态度。
其他学者对这篇文章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北宋程颐认为这篇文章“意多浅晦”,“疑其不可信”。后来,王廉、王夫之、袁枚等也提出了一些疑似伪作的理由。在《尚书》各篇文章的写作时代,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也指出,《金》一文“文体平顺,不像古文”,“绝不是东周间的作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金井》就是根据传说为后人崇拜周公而添加的,其真实性是可疑的。然而,仅仅从风格上辨别真伪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明代郑媛在《井观琐言》中指出,《尚书》这个词很尴尬,盖住了当时寺庙朝廷的风格。用这种奥古文字,其余的记录回答问题,风格自寻常。他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点,并指出后世也是如此。一些现代学者也持这种观点。
因此,《金井》是否为伪作,仍难以定论;而《金井》所述周公代死一事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大,也难以定论。
(二)如果《金井》所述基本上是事实,周公是真心代死,还是玩某种欺世盗名的把戏?这也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明代李治在《史纲评要》中概述金之后,评论道:“周公何故好名,作此俑人也。“兄弟代死,子代父死,周公在这方面是一个开始涌动的人。顾颉刚还指出,《金井》中的周公似乎是“装神作怪的道士”,他的祈祷祖先“仿佛用糖果哄孩子”。一般他说,周公玩把戏的痕迹不难看出。祈祷结束后,纳卷于稀,告诫史官不要说话,这真是欲扬之前的压抑;纳入金之稀而不是别处,其用心也不能说不深。“天道警示”结束后,王成立即去看金之匮。可见,这个稀缺是一种装有救命法宝的器具,在关键时刻会被打开,人们会相信这本书。周公知道这一点,纳册于稀,只能是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求鬼问卜、装神作怪可能仍然是虔诚的表现。纳入稀缺书可能是一种礼仪行为。因此,周公无论是真诚地死去还是耍花招,最终都无法得出结论。
(三)关于“我的弗辟”和“周公居东两年”的训练,以及《猫头鹰》的作者。这也关系到金的真伪。
听到管、蔡流言后,周公说:“我的弗辟,我不能告我先王。”于是“居东两年”,对此有了不同的解释。
一是将“辟”释放为“行法”《<尚书>注》、孔传,伪古文尚书),或释放为“君位”、“掌握政权”,将“居东”释放为“东征”。这种训练和解释的问题在于,它似乎与整个意图之间存在逻辑矛盾。既然周公掌握了政权,东征,能够管理和“行法”,为什么他不能留下来?他只能作为《猫猫头鹰》来欢迎他,以便在天变成国王?
第二,“辟”被释放为“避”,“居东”被释放为“避东都”。虽然这种训练似乎符合全文的意图,但很难与某些句子一致。以前有句话叫“关叔及其弟弟在国内流言蜚语”,后来又有句话叫“罪人斯得”。如果不把“居东”释放为“东征”,也很难讲道理。当然,如果“罪人斯得”不是指管,蔡被惩罚,而是指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的其他事件,那可能是有道理的。
第三,太史公作《鲁周公世家》时,将“我的弗辟”句改为“我的弗辟而摄政者”,这里对“辟”字的训练是一样的,但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猫头鹰》是否是周公的作品也值得怀疑。这首诗是《风》中的一篇。《诗序》继承了《尚书》的说法,说:“猫头鹰”,进入周公救乱。成王不知道周公的志向。公是诗以遗王,叫“猫头鹰”。然而,现代一些人认为,这并没有得到证实,也没有得到证实。
@ 金之事或有或无,周公祈代王死是真是假,到目前为止还很难做出明确的结论。
解密周公:周公祈求代死,纳册金之匮是事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