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明朝督师袁崇焕的后代是如何成为清朝旗人的?

四十七岁时,袁崇焕出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4月28日徐时。

此外,关于袁督师的后裔,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在这里也一起来谈谈。

金庸在《袁崇焕评传》第十三节的注释中说:

朝廷抄袁崇焕的家,家里很穷,没有多余的财产。他的家人在辽西充军到浙江,后来改充军到贵州,在广东东莞充军到福建。《明史》说袁崇焕没有子孙。近人叶恭绰说:“袁后裔不知何缘入黑龙江汉军旗籍。“当时,大量的汉人被清朝掠夺到辽东当奴隶。我猜袁崇焕的后代大多被清朝掠夺,在黑龙江苦寒之地当农奴,所以他们被列入汉军旗籍。袁崇焕的冤狱,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能真相大白。

[img]363764[/img]

《明史》于乾隆四年七月完成。在袁崇焕的传记中,根据清朝的档案记录,他直言皇太极是如何使用反间计的。乾隆皇帝花了几十年的时间阅读了《明史》中关于袁崇焕的记载。他同情袁的经历。他下令检查袁崇焕是否有子孙。结果,他发现只有远房子的旁系子孙,乾隆封锁了他们的一些小官员。那是乾隆48年的事了。

近年来,金庸先生对这篇文章的指责越来越多,通常是因为他没有查阅《清史稿》,因为乾隆派员去找导师的后裔孙袁炳,并不像他说的那样是他的后代,袁导师的后代在《清史稿》中有自己的传记,所以他对这篇文章很粗心。

这句话有点偏颇,不可避免地低估了金庸先生。

指责金庸先生没有查阅《清史稿》的人,有几个理论来源。

首先,证明《清史稿·高宗本纪》有“四十八年……戊子,给明辽东经略袁崇焕五世孙炳八九品官选”这句话。此外,《东华续录·乾隆》还载道:“五世孙袁炳没有出官”,两者都说“五世孙”,不是旁系,而是直系。在《清史稿》中,袁督师后裔的几部传记并没有说是旁系子孙的繁衍。此外,金庸先生知道《明史》已经成为乾隆四年了,当时乾隆还没有去找袁督师的后代,所以他显然不依赖《明史》,也忽略了查阅《清史稿》的云云。

然而,如果考证更仔细,我们应该知道,处理袁督师案件的经理之一于大成在他的《剖肝录》中表示,袁督师“力捍危疆,死门灭,得罪大致相似。但是吴穆有子林和孙克,他们可以白白冤枉他们。但是主管拒绝了。圣世谁会成为《金陀精华》的编辑?太神奇了!”因此,似乎可以说主管没有自己的后代。

盖因于大成为审理督师案件的当事人之一,在此期间扭转了局面。最后,他威胁老板救了督师一家人的命。这样,作为办案官员,于大成就清楚了,再加上督师案件,前后调查了九个半月,没有错误的道理。退一步说,即使余大成想维护督师的后裔,在其中做一些手脚,他也怎么能隐瞒这么多想把袁督师置于死地的大臣们呢?

[img]363765[/img]

此外,金庸先生还说:“明史于乾隆四年七月完成...乾隆皇帝隔了几十年...下令检查袁崇焕是否有子孙。结果发现只有旁边的远房子孙,乾隆封了他们的一些小官员,已经是乾隆四十八年了。”这句话显然证明他查阅了《清史稿》。怎么能说他没看?

我以为金庸先生不仅查阅了《清史稿》、《东华续录》等书籍,还查阅了一些地方志和清档案。比如康熙时期的《广东通志》说:“(袁崇焕)没有孩子。”在清宫档案的《清高宗实录》中,乾隆47年12月有这样一个非常详细的记载:

甲骨文军用飞机部长等。:昨天穿上《明史》,袁崇焕监督蓟辽。虽然他和我的朝鲜很尴尬,但他仍然可以忠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当时主暗政昏昏欲睡,无法耗尽自己的真诚,以至于他身患重辟,深有同情心。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现在他有没有孩子,有没有官员?他把甲骨文传给尚安,详细查明,遇到就重复。

一年后,广东巡抚尚安回奏道:

遵纪访问时,袁崇焕没有孩子,是伊迪表弟文炳的儿子。现有五代孙袁炳,字义粗明。人们仍然明白,应该以熊廷毕孙为例,以佐杂等官方选择补品。

乾隆一直自称英明神武,这个人才虽然没有他自视的那么高,但一个聪明能干的人是肯定的。以他多次亲自询问此事的严肃和紧张态度,他想在如此容易发现的事情上愚弄他。这只是在拿他家人的生命开玩笑,没有必要。尚安的追踪时间长达一年。在报告时,袁炳的起源、知识和行为都被清楚地解释了。所谓的五代孙袁炳是袁督师堂弟弟的后裔。到目前为止,袁督师没有合法的子孙一事,已经可以说是确凿的。

[img]363766[/img]

而指责金庸先生忽略了《清史稿》中袁督师后裔传记的说法,似乎也不成立。

金庸先生在《评论传记》中提到,叶恭绰曾说过“袁后裔不知何故入黑龙江汉军旗籍”,并说“我猜袁崇焕的后代大多是被清朝掠夺,在黑龙江寒冷的地方当农奴,所以他们被列入汉军旗籍。”。这种猜测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根的。

由于袁督师已被证实没有后裔,他的家人已经流放到南方,乾隆48年发现了流放的袁氏族。据记载,《清史稿》中的袁督师后裔是黑龙江汉军旗人。传记中没有提到这种联系。金庸先生只能根据当时的环境进行推测。如果抛开别的不谈,应该说他“在黑龙江苦寒之地当农奴,所以编入汉军旗籍”的猜测真的很合理。


明朝督师袁崇焕的后代是如何成为清朝旗人的?明朝督师袁崇焕的后代是如何成为清朝旗人的?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解密:明末皇帝崇祯凌迟处决袁崇焕有什么隐情?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割肉。可悲的是,沿途的人非常讨厌辽东的鞑靼人,更讨厌汉奸。因此,富裕的家...

  • 明朝抗清大将袁崇焕被奸臣陷害,死于冤屈
  • 广东省东莞县人(广西藤县人)出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35岁中进士,官授福建邵武知县。 袁崇焕为官廉洁闲暇,专心研究兵事,经常...

  • 袁崇焕曾被称为大明炮神: 最后却被千刀万割
  • 袁崇焕可以说是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总是成为妄想。即使是3000军队对强大的10万军队,袁崇焕仍然守卫着国家,让敌人...

  • 揭秘:十七岁的崇祯是如何扳倒九千岁魏忠贤?
  • 皇帝即位后,免不了就得进行一些册封之类的活动。1622年,明熹宗朱由校封12岁的弟弟朱由检为信王。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 明末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凄凉的一生
  • 明思宗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君王,他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有着很强的气节,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献给了大明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