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学者谢良佐的高贵气格给宰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人无法与之相比

宋人的笔记《曲威旧闻》记录了这样一件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很有趣:“谢良佐,字显道。韩师朴在相位,闻其贤欲招之不敢。就是把儿子送到大状先见之,因为有道愿见之意。”[img]360521' />

贵在相位,听说谢良佐是个贤者,想招就不敢招。从“不敢”这个词可以看出,谢良佐应该有点严格孤傲,至少不能轻易“招”。大,比名纸多,也更庄重。名纸一般只写姓名、里籍、官职等。,而大状则是为公卿宰相专门写的名纸。除了说明自己的身份,还需要写清楚拜见的理由。后来应用越来越广泛,欲见非卿相的人也用大状来表示尊重。只有这样,韩相国才能看到谢良佐预以大状报,而且是让儿子“先往见”,而不是下属送达,是多么的礼貌和谨慎。只有这一端,才能看出谢某在相国眼中的地位。

如果韩相国想见谢良佐事,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如今,读者很少沉默、冷静、孤傲、傲慢,当然,他们敢不敢“招”也没关系。今天的居官,不要说韩师朴级别的高官,就是地区或单位领导要见谁,让秘书打个电话,不要“招之即来”。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整天想着如何接近领导,渴望领导的召唤,甚至凭空捏造自己被“招”。互联网上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消息:一所著名大学的一位教授要求在每次会议上先发言。演讲结束后,他声称一位高级领导会见了自己,必须先走一步。甚至说自己是某高级领导的高参。没想到高级领导后来真的来到了学校,学校让他参加讨论,谎言被揭露和尴尬。当然,这样的人很少,但他们可以反映一些当代文人的心态和品质。

近世还有一些中国有气格的读者。南京大学话剧《蒋公的脸》是根据校园里流传的故事编写的。蒋介石1943年担任校长,邀请中文系几位教授吃饭。去还是不去,给姜公这张脸,几个人的意见很难统一。1962年,中央书记处书记康生到广州时,提出要见中山大学陈寅恪,陈先生闭门不见。不管学校怎么动员,他都不见了。这样的气格,直追古人。即使是现在,有气格的文人还是有的。我认识的人中有这样一个,有很多轶事,这是一个例子。有人给他发了一条信息,说院长要和他商量改善他的科研条件。后来,当他遇到他时,他问他谈得怎么样。他说他没说话。那人很惊讶,问为什么,他说:“他没找我。那人一听笑,就明白他不会听说领导想和自己说话就去见领导。那人起诉院长后,院长找到了他,他才和他谈话。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巴结领导。

读者的孤傲或臭架子不仅是性格的原因,也是本质和精神的体现。要有这种本质和精神,我们必须首先诚实和无私。所谓没有欲望,我们必须正直。我们希望中国能有更多有气质的学者。如果有气质的学者真的能逐渐增多,那将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真的很幸运。


古代学者谢良佐的高贵气格给宰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人无法与之相比古代学者谢良佐的高贵气格给宰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人无法与之相比


  • 韩德让:辽国历史上的大人物,他的实力如何?
  • 今天给大家讲讲韩德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韩德让,辽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帮助萧太后治理辽国,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唐末,...

  • 北宋靖康之耻遭受了多大的损失?
  • 靖康的耻辱也被称为靖康的困难。据历史记载,金灭辽后,靖康二年四月,金人继续南下攻破宋都东京,俘虏了以宋徽宗、宋钦宗为...

  • 北宋官员谢良佐介绍:是湖湘学派的心学奠基人和鼻祖
  •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世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和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为皇室姓赵,也...

  • 吕惠卿和王安石情同师徒,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 今日为大家准备了吕惠卿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嘉佑两年,学识渊博的吕惠卿登上士科,新选拔的人才一般都是先外...

  • 苏轼有多少儿子?他儿子的结局如何?
  • 苏东坡的故事, “每个人都应该聪明地抚养他们的孩子。我被聪明误解了一辈子。我希望孩子们愚蠢而鲁莽,没有灾难去公卿。”。这...

  • 狄青,历史上著名的[面涅将军],最后为什么含恨而终?
  • 狄青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在宋朝,为了防止武将自尊,进而威胁朝廷统治,宋朝的皇帝对武将更加防范。并且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