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纷争诞生了无数风云人物。最后,曹刘孙三家笑了@ 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两个角色。他们的故事不得不说是鼓舞人心的。曹和刘都陷入了低谷,但他们以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坚强的意志奠定了霸权。
与他们相比,河东的袁绍袁术、凉州的董卓、荆州的刘彪都有统一世界的实力和野心,实力远远超过曹刘等人。然而,由于战略愿景等诸多影响,他们导致了失败。三国时期,也有最懦弱的诸侯。他们显然很强壮,但他们不敢战斗,这个人就是韩福。
[img]357823[/img]
如果你是一个对三国感兴趣的读者,你一定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有些人可能会想,袁绍的老巢冀州是如何在三国初期获得的?答案实际上很简单,这是从韩福那里得到的。在早期,韩福的力量在中原不容低估,袁绍只是他的官员。
韩馥是颍川县人,是袁氏的门生,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公元189年,凉州董卓进京,威胁天子命令诸侯。为了交好士大夫,韩馥被封为冀州牧。
当时,董卓擅自废除和各种残酷的暴行,引起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怨恨。来自世界各地的士兵都反对他。袁绍冒犯了董卓,被贬为渤海太守,被韩福控制。冀州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然而,韩馥很难跟随诸侯反对董卓。毕竟,韩馥来自儒家。他平日学习太多,没有好的政治目标。当时,袁绍出生在汝南袁家,在当地享有盛誉。韩馥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征兵镇压或跟随诸侯,而是派人在袁绍家门口守卫,限制他的行动。“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
[img]357824[/img]
这怎么能限制呢?最后,韩福给袁绍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关东诸侯起兵的支持。诸侯解散后,韩福也回到了冀州。据《后汉书》报道,韩福的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然而,韩福没有野心。看到袁绍和公孙赞在北方的发展壮大,他们没有停止。也白白失去了称霸北方的好机会。公元191年,公孙赞和袁绍共同攻击冀州。虽然韩福的长史耿武和骑都尉郁教劝韩福迎敌,但他做出了和刘章刘禅一样的决定,把世界重镇冀州交给了袁绍,以保持自己的稳定和财富。
当一个诸侯如此懦弱时,没有人,事情也没有韩福想象的那么发展。面对自毁城墙的韩福,袁绍封他为将军奋斗,只是一个虚职,没有兵权。韩福投降后后后悔,一直害怕袁绍伤害自己。后来,发生了一起事故。袁绍的下属朱汉从事首都官员工作。过去,他带着人们抓住韩福的长子,打断了他的脚,尽管袁绍最终处死了朱汉。
[img]357825[/img]
然而,经过这件事,韩福更加害怕。他最终投靠了陈留郡太守张淼。公元191年,袁绍派使者与张淼商量秘密。张淼举行了宴会。韩福看到使者靠近张淼耳语,以为他们在算计自己。坐立不安一段时间后,被吓得魂不附体的韩福直接起身走进茅屋,用刮刀自杀。也让人感叹他的故事。韩馥不适合当诸侯。也许他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肱骨大臣。
韩馥有多窝囊?被袁绍吓得跑进茅房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