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52年,周文王姬昌(―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人,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父亲去世后,继承了西伯侯的位置,故称西伯昌。在位42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克明德在位期间谨慎处罚,勤于政治事务,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计,收服虞国和芮国,攻灭黎国(今山西长治市)、其他国家,如今河南沁阳市,使世界三分,二归周。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市)为武王伐周灭商奠定了基础;《周易》的演绎受到后人儒家的高度赞扬,孔子称之为“三代之英”。
[img]357405[/img]
周文王50年(前1056年)去世,享寿97岁,葬于毕原(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西周王陵)。
前1046年,第二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后姬昌为文王。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制,自称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后世影响
在政治上,周文王建立的西周政体是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的第一个声音;《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变化。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改变了古代文化的发展轨迹,影响了今天的文化基质。。。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伏羲画八卦和文王演六十四卦一直被称为《史记》也认为《周易》的作者是周文王。
当然,也有人质疑《周易》六十四卦中记载了周文王后来的历史事件,认为卦是周文王推演的,而辞文来自周公或其他人。事实上,像《周易》这样的经典作品很难在一夜之间实现。它必须有一个从原型到丰富和完美的漫长过程。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文本必须通过多人甚至几代人的想法、编辑、写作、纠正、补充和润色来形成。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作者是周文王,但至少可以推断周文王在《周易》成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文王的临终遗言《保训》,“中”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训》中“中”的概念,或中道,是《保训》全篇文章的中心,与儒家后来所说的“中庸之道”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是古代各族部落共有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来自原始民族共有的太阳崇拜。“保训”所蕴含的思想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道”和“阴阳和谐”观念,这些观念都是长期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核心要素。
[img]357406[/img]
演化周易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据说文王善于演周易,如今的周易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从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观念。
据说在古代,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归藏八卦)。后来,据说经过文王的精心研究,将其规范化、组织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卦,有卦词、卦词,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阳的对立变化,阐述了不同的复杂社会现象,显示了数千到无限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复杂、充满变化的特点。后世周公、孔子等人推论解读后,形成了留传至今的《周易》一书。
文王《周易》经过历代文人学者和统治阶层的传承,成为中国圣经、百家之源,甚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人物评价
中国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古圣贤之君和“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周文王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不计其数。由于历史悠久,文献不完整,人们可能对周文王了解不多,周礼也可能不完美。然而,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和清明制度的向往,周文王的意义是积极的。具有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
后世儒家为了把道德和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内圣外王”的典型,影响力越来越大。孔子特别尊重文王。他梦想着恢复“郁郁寡欢”的周礼。
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