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李穆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免死铁券,又称免死金牌、免死令、丹书铁券,是古代封建帝王赏赐功臣将相的免死凭证。理论上,有“免死券”的英雄一旦犯了死罪——只要不是谋反罪,就可以用皇帝奖励的“免死券”来挽救自己或家人的生命——虽然历史上获得过“免死券”的人大多被贴上谋反罪的帽子砍头,但对于获奖者来说,“免死券”至少是功绩、身份、荣誉的象征。
古代封建君主颁发的“免死券”的历史起源没有明确记载。从现有史料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免死券”一般根据英雄将相的功绩给出不同数量的免死券,少的只免死一次,多的可以免死十几次。
现存最早的免死铁券-钱柳铁券
[img]357067[/img]
比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钱柳铁券,是公元897年唐昭宗奖励彭城郡王钱柳(五代十国吴越国开国君王)的金书铁券。嵌金字铭文333字,其中包括“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或者犯了常刑,有司不能加责”的内容,明确钱本人可以凭此铁券免死9次,其子孙可以免死3次。也就是说,钱柳获得的免死券可以保护自己和后代免除12次死罪。
然而,这并不是最多的。历史上获得免死券数量最多的是南北朝著名大臣李穆。他经历了北魏、西魏、北周和隋朝四个朝代。由于忠诚的受害者和突出的成就,他首先被北周太祖宇文泰授予免死券10次,然后被隋文帝杨坚授予免死券100次,一生中获得免死券110次,可谓荣宠一时。但他死后仅30年,杨迪皇帝杨光就以谋反罪摧毁了他的皇室后代。
李穆一生经历了什么?他是忠臣还是奸臣?为什么他的宗族后代被灭族?
一、将门出身,智勇双全,营救宇文泰获得“免死券”
李穆是陇西成年人。他的祖先是著名的西汉将军和“飞将军”李光。据史料记载,李光的孙子李陵在匈奴战役中失败并被俘后,在匈奴结婚生子,子孙后代住在北方。北魏鲜卑拓跋部落进入主中原后,李氏家族南迁。李穆的父亲李文宝早逝,李穆跟随时任高平总督的祖父李斌在高平定居。
李穆从小就聪明、机智、优雅。北魏末年,北方各地不断发生起义。李穆跟随宇文泰进入海关,欢迎北魏孝武帝迁都。他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他受到宇文泰的高度赞赏和信任。他不仅赋予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还允许李穆随意进出卧室,这表明他非常受欢迎。
李穆也不辜负宇文泰的信任和信任。他在与高欢几十年的对抗中,为宇文泰从弱到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img]357068[/img]
北魏末年,高欢挑选侯莫陈悦诱杀何拔岳。宇文泰山领导何拔岳军后,宇文泰立足不稳,迫切需要击败侯莫陈悦部,增强威望,稳定军心。当时,侯莫陈悦的下属历史占领了原州。宇文泰命令侯莫陈率领骑兵偷袭。李穆和他的兄弟李贤、李远等人在城市里配合,使宇文泰军队成功攻下原州,活捉历史归来。
北魏分裂后,李穆作为西魏权臣宇文泰的亲信和有效将领,几乎参加了西魏与东魏之间的历次战争。在此期间,他跟随宇文泰在战场上战斗,并取得了许多成就。在小关之战中,他俘虏了高欢的有效将领窦泰,收复了洪农,并以东魏而闻名。
在东西魏沙苑之战中,李穆与宇文泰作战,击败了东魏军。高欢离开8万名士兵,匆匆逃离生命。宇文泰率领军队赶到河边征兵。李穆建议追求胜利。宇文泰不听,失去了杀死高欢的绝佳机会。“丞相泰追到河上,选了2万多名甲士,余悉纵归。都督李穆说:‘高欢破胆,快追,可得。’泰不听。”(《资治通鉴》)
[img]357069[/img]
最能体现李穆智慧和勇气的例子发生在公元538年的东西魏河桥之战中。这是一场战斗。双方尽最大努力在河桥和芒山之间展开战斗,双方都陷入了黑暗。
混战中,宇文泰战马中的流箭跳跃狂奔,将宇文泰摔倒在地,主教练落马,西魏军大乱,四处逃跑,东魏军迅速包围。在极其危急的时候,都督李穆跃马来到宇文泰,一边假装用马鞭打宇文泰,一边怒骂:“你们的首领在哪里?把你这个小兵留在这里!边骂边把马交给宇文泰,命令他上马逃命。看到李穆如此粗暴地对待落马的宇文泰,东魏士兵都以为宇文泰是个普通士兵,也不再全力以赴地对付他们,两人迅速冲杀解围逃跑。
“在河桥之战中,太祖乘马惊呆了,太祖摔倒在地,在军队中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当敌人追赶他时,他们四处奔波。穆乃以策取太祖,骂道:‘二曹主在哪里?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敌人无疑是贵人,所以他们放弃了。 穆以马授太祖,便得俱免。"(周书)
李穆里是谁?他是忠臣还是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