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婉从来都不是历史上的老实人,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死后,蜀汉两位实际军政要员魏延和杨仪在股掌之间玩耍。
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利交接
很多人在网上讨论魏延之死杨仪是否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毕竟魏延和杨仪是当时蜀汉政权中权利最大的两个人,只有杨仪有能力杀死魏延。
其实这是因为杨仪和魏延一直跟着诸葛亮参加北伐,在军队中威望很高,给人一种错觉。
[img]354484[/img]
事实上,早些时候,诸葛亮把宰相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汉中,另一部分在成都。也就是说,除了汉中宰相主席史杨毅,成都还应该有宰相主席史。这个人是蒋婉。
也就是说,蒋婉和杨毅当时处于同一水平,但由于蒋婉一直在后方处理政务和后勤工作,并没有给人一种高水平的感觉。
而有这种错觉的人,不仅仅是我们,就连杨仪当时也觉得自己应该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撤回成都的时候才会如此大摇大摆。
众所周知,刚到成都的杨仪很快就被解除了军权,杨仪自己也没有反应过来。
这就是蒋婉厉害的地方。
这件事必须从诸葛亮知道他的生命很快就会开始。诸葛亮给刘禅写了一封密信,说如果他将来遇到意外,他可以把国家事务托付给蒋婉。
然而,刘禅当时并不在乎。刘禅已经习惯了诸葛亮担心的日子。他真的没想到蜀汉没有诸葛亮会怎么样。
直到诸葛亮真的在五丈病重,刘禅才开始着急,派专人到五丈原问诸葛亮接下来蜀汉靠谁。
诸葛亮又说蒋婉,专人又问蒋婉怎么办?诸葛亮又提到了费祎,专人再问费祎怎么办?诸葛亮沉默了。
可以看出,从蜀汉到刘禅,再到人民,整个蜀汉都非常依赖诸葛亮。蒋婉继承诸葛亮的衣钵是很自然的。
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魏延和杨仪的存在。这两个人是蒋婉掌权路上最大的障碍。
杨毅还好,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文官,魏延则不一样,军功卓著,军中威望又搞,根本不是蒋婉作为文官没有任何军功所能对付的。
幸运的是,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不是一两天的事,所以诸葛亮死后的第一时间,蒋婉在刘禅面前提到杨仪的担保,魏延就这样消失了。
没有魏延,杨仪显然不会对蒋婉构成威胁,回到成都后第一时间就解除了军权。蒋婉惊心动魄地完成了权利交接。
从这次权利交接可以看出,蒋婉绝对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即使远不如其他政治家老谋深算,也绝不是一个诚实的人。
[img]354485[/img]
蒋琬的施政
如上所述,蜀汉上至刘禅,下至人民,对诸葛亮的依赖程度很高,甚至高到将诸葛亮神话的程度。
即使刘备在蜀中的影响力也没有诸葛亮那么高。在这种情况下,蒋婉如何施政?根本没有办法开始。
继承诸葛亮的北伐蒋婉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蜀汉也没有这样的外部环境。
此外,许多朋友认为蒋婉应该比诸葛亮小。事实上,蒋婉比诸葛亮大。他在蜀汉时是一个60岁的人。
人到了这个年纪,即使还有什么野心,也没有那种精力。结合以上情况分析,蒋婉最好的选择就是做好承上启下的人。
诸葛亮在遇到刘禅密使时曾说过,费祎在蒋婉之后可以承担重大责任。虽然这是一个绝密信息,但蒋婉作为蜀汉最高军政领导人,一定知道。
那么蒋婉时期的执政政策就明确了,首先自然是尽量减少诸葛亮在蜀中的影响力,后继者费祎有施展空间。
二是尽力培养费祎,为他未来的掌权铺平道路。
这是蒋婉掌权时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内政、吏治、外交、军机等常规政务,可以沿用前制。毕竟没有错,没有必要努力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蒋婉知道自己的军事能力不好,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主动进攻的战略方针基本上被搁置。
这是不是说诸葛亮的战略有问题?显然不是。没有大的主动进攻,但仍然存在小规模骚扰。
[img]354486[/img]
然而,蒋婉把这些军事行动交给了姜伟。毕竟,他不懂军事,但他不敢把蜀汉的所有主力军都交给这些将军。这只能算是一场小战斗。
此外,由于魏延之前在汉中建造的工事,以及诸葛亮帮助蜀汉培养的王平、马忠等良将,曹魏多次被打退。
即使曹魏后来加强了对陇右地区的控制,蜀汉也很难在陇右占便宜。蒋婉还提出了东进的战略理念。
从这个想法可以看出,蒋婉确实是一个军事小白。幸运的是,蒋婉不是一个任性的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蜀汉也有一群有一定战略眼光的人,这使得蒋婉东进计划流产。
换句话说,没有诸葛亮和魏延的努力,蒋婉很难守住蜀汉的基础。
另一方面,蒋婉虽然军事不好,但内政确实是个好手。主政期间,蜀汉因战争减少而欣欣向荣。
特别是蒋婉这个人的性格真的很好,从不假公济私,这从杨仪的遭遇中可以看出,也不听信诽谤。
总的来说,蒋婉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执政者。如果给他一个和平的时代,也许他能创造一个繁荣的场景。
蒋婉从来都不是诸葛亮的继任者。诸葛亮选择蒋婉可能会更多地考虑蒋婉的大局。他死后可以尽快稳定蜀汉的局面,然后帮助诸葛亮真正的继任者费毅掌权。这是蒋婉对蜀汉最重要的贡献,很好地完成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
蜀汉重臣蒋婉,历史上真的是个老实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