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曾被权臣桓温驳回为从事,西曹主册,因反对桓温篡逆图谋,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终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请名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也对我国佛教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晚年习凿牙的经历存在争议。据说他被傅坚征召,在长安会面,属于前秦,然后因病回襄阳养病。襄阳为晋室收复后,习凿牙被征用国史职务,未就而卒。此外,习凿齿因不屈于傅坚逼迫,为避免杀人之祸而隐藏江西新余白梅。
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作品有《汉晋春秋》、《襄阳老记》、《逸人高士传》、《习凿牙集》等,其中《汉晋春秋》具有深远的历史名称。
[img]352860[/img]
人物生平
交游桓温
习凿牙,字彦威,襄阳人。这个家庭富裕而繁荣。他一代又一代地是乡下的绅士。习凿牙年轻时雄心勃勃,博学多闻,以文章而闻名。荆州刺史桓温召,江夏相袁乔非常重视他,多次在桓温面前称赞他的才华。
永和二年左右(346年),桓温升迁习凿牙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此后,习凿齿多次升迁为不驾驶。桓温出兵打仗,习凿牙,有时行军,有时留守。他的职位往往处于机要地位。他在理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擅长写信和讨论。桓温非常重视信任他。当时著名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涛等都与习凿牙有着深厚的友谊。后来习凿齿奉桓温出使到京师,时任丞相司马昱(即后来的简文帝)也非常尊敬他。回到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什么样的人?习凿牙回答:“生命从未见过。这与桓温的旨意大为不合。因此,习凿牙被降职为曹参军。
荥阳太守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收复荥阳。一开始,习凿牙和他的两个叔叔罗崇和罗友都是为州工作的。至于习凿牙,他搬到了另一个司机身上。他的位置在两个叔叔之上。习凿牙多次要求叔叔桓温陈升职。桓温后来被习凿牙激怒后,提拔他的两个叔叔为襄阳都督,却任命习凿牙为荥阳太守。
兴宁元年(363年),荥阳再次被前燕占领。习凿齿至迟应在此之前离职,返回襄阳。桓温的弟弟桓秘也挺有才华的,一直和习凿齿相好。免去郡守之职后,习凿牙返回襄阳,给桓秘书写信。在信中,我想起了诸葛亮、庞统、邓攸、羊隍、崔州平、徐庶等古人的风采,并鼓励桓秘说:“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天赋不如以前了?一百年后,我和刘景升不会被后人视为平庸!”
[img]352861[/img]
闲居襄阳
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僧人释道安来到襄阳。他英俊善辩,才华横溢。从北方到荆州,他第一次见到了习凿牙。习凿牙说:“四海习凿牙。”释道安回答:“弥天释道安。”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句绝妙的对话。(《晋书·习凿牙传》从《高僧传》和《金楼》中安装了上联和凿牙回答。)
当时桓温计划篡位,习凿齿闲居襄阳县,写《汉晋春秋》裁定正反节制桓温。这本书始于汉光武帝,终于晋民帝,共54卷。书中记载,三国鼎立时,西蜀被列为正统。至于曹魏,虽然他承担了汉朝的王位,让于晋,但他仍然篡夺了王位;他还认为,直到晋文帝平定西蜀时,汉朝才被摧毁,晋朝立即兴起;它还引用了晋朝祖先司马炎的炎兴意义和后主刘禅的禅宗让步迹象,这表明王位不能被强力夺取。后来因为脚病,习凿牙成了里巷的残疾人。
晚年病逝
在太元四年(379年)的第一个月,襄阳被前秦钰坚占领。傅坚平素多闻习凿齿的名字,便用轿子将习凿齿与释道安一起送到长安。见面后,和他交谈,非常欣赏他。礼物很丰厚。傅坚在各镇的文件中说:“过去,晋朝司马氏平定吴国,有利于获得陆机和陆云两位才华横溢的人才;平定了汉南,只得到了一个半人。那半个人指的是跛足的习凿牙。不久,因病返回襄阳。
太元九年(384年)四月,襄阳和邓州回到东晋。晋廷打算召集习凿牙,让他负责写国史。不久(同年十月),习凿牙死亡,此事停止。习凿牙临终前,留下一个遗漏,详细讨论晋承汉的正统问题。
学习凿牙:东晋精通玄学、佛学、史学的著名历史学家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