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浑(223年~297年),太原县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字玄冲。魏晋时期著名大臣,曹魏司空王昌的儿子。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让我们看看感兴趣的朋友。
王浑早年是曹爽将军的官员。高平陵政变后,他按例免官,担任怀县县长、散骑侍郎等职务,攻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成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军、豫州刺史等职务,积极策划伐吴战略。咸宁五年(279年),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吴国,迁征东将军、左仆射、司徒公、晋爵京陵县公。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加任侍中衔。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故意寻求支持,被严词拒绝。楚王司马玮死后,复任司徒,录尚书事。元康七年(297年),王浑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死后的头衔为元。“唐会要”是“魏晋八君子”之一。
[img]353029[/img]
人物评价
司马炎:督察统一,然后逼着莫陵,让小偷孙皓救死自卫,不得分兵上去。他以成为西军的功绩,摧毁了大敌,赢得了张友谊,使郝途穷尽,面朝乞讨。然后他平定了莫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晋书》介绍)
公孙宏:司徒王浑宿有名,为三军所信服,可请同乘,使物情有凭也。
《晋书》房玄龄:①孙氏被江山阻挡,依靠牛斗的妖氛,奄奄一息的水乡,与上国抗衡。二王属为军旅,受律特征,浑既献捷横江,君也克清建邺。及时讨吴之战,将军虽多,定吴之功,这是最重要的。向使弘范父之不伐,慕阳夏之推功,上禀庙堂,下靠士兵。不是茂勋茂德,善始善终!而不存在,彼颜是务。或矜功负气,或依势傲陵,竞争南箕,成兹贝锦。遂是喧嚣宸,乱彝伦,既是为了戒于功臣,也是为了嘲讽清论,岂不惜哉! (晋书)②淮海相同,二王总戎。浑既害善,军也矜功。长期以来,武子豪杰一直在朝列。逞欲牛心,屈情马龙。(晋书)
孤独:魏晋以贾诩的策略、贾悝jy的忠诚、张的政能、程昱的智慧、顾雍的密度、王浑的器量、刘的鉴裁、于翼的志略、八君子、方之东平,应该无耻。在死亡之日,他死于严肃,这在当代并不被认为是贬损。 (《唐会要》引)
[img]353030[/img]
个人作品
《隋书经籍志》有五卷《晋司徒王浑集》,唐初已失。根据《太平御览》、《艺文类聚》、《通典》等书籍,《全晋文》有九篇王浑的丢失文章。
轶事典故
王浑和他的妻子钟燕坐在一起,看到他们的儿子王济走过医院。王浑高兴地对妻子说:“有了这样一个儿子,你就可以放心了。”钟燕笑着说:“如果我能结婚参军(指王浑的弟弟王沦),我的儿子可能不止这些。”
王浑留下了哪些作品?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