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约15公里,位于北山南坡,海拔350-450米。除了底层的双龙洞,还有中间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为内洞和外洞。内洞和外洞只有5米远,有一个巨大的石屏,只有10米长,地下河宽3米多。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只有0.30米左右,进入内洞必须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多米,长深33多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里陈放着一排排的石桌和石椅,可以让千人品茶避暑。内洞比外洞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海拔约520米的双龙洞,由内洞、外洞、耳洞组成,关于双龙洞名称的由来,一直有三种说法:
[img]352093[/img]
首先,宋代著名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中认为“双龙”是内洞:“弯腰踏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有尾巴。第二,屈蟠隐见,爪尖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是如此。”现代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双龙洞》也说:“内洞的风景当然是洞顶上蜿蜒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img]352094[/img]
其次,明代嘉靖27年任金华知县的郑东白认为,在他的《金华之旅》中,升降之龙在外洞洞厅:“洞门轩豁如大厦,石盖如磨砺错误,石乳下垂如龙升降。”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浙江之旅日记》中也表示:“外洞,如广厦高穹。石筋过早矫正,石乳下垂,形成各种奇怪的形状。这双龙的名字是由它开始的。”
第三,1992年新编的《金华市志》认为“双龙”在外洞:“双龙洞:钟乳石一青一黄悬在两侧,类似两个龙头,两个龙头在外洞,但龙身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传说古代婺州多年干旱,人不聊生。青龙和黄龙知道后,偷了天池水,救了百姓。然而,王母娘娘因为违反天条被巨石压在脖子上,被困在双龙的内洞里。然而,双龙仍然顽强地抬头吐水,清澈的泉水至今潺潺。
金华双龙洞名字的三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