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春、夏、秋、冬”的四季之一。在中国,传统上,24个太阳术语的“初秋”是秋天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往往会下降或下降,在自然界中,一切都开始从繁荣发展到萧索和成熟。下面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在中国,传统上以二十四节气的“初秋”为起点。秋天意味着降雨和湿度往往会下降或下降。在自然界中,阴阳开始变化,阳逐渐消退,阴逐渐生长,气候由热变冷,一切随着寒冷而生长,逐渐下降。
[img]350688[/img]
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北温带的秋季是8月23日(夏季)~11月20日(小雪);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南温带秋季。
目前,我国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四季,采用现代学者张宝坤的“候平均气温”。根据等待平均温度法,确定秋季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连续五天日平均温度介于10℃-22℃,可视为秋季,成为“简单标准”;第二,连续5组滑动的平均温度低于22℃。一组滑动平均温度是指当天平均温度和前四天平均温度除以5,得到5天平均滑动温度,这是“滑标”。秋天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已经过去,开始凉爽。
物候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许多植物在秋天成熟。秋天,在自然界中,阴阳开始变化,阳逐渐消退,阴逐渐生长,气候由热变冷,一切随着寒冷而生长,逐渐下降,这是热冷交替的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逐渐变色、枯萎、落下,只留下树枝度过冬天。一年生草本植物将进入它们生命的尽头,整个草本植物枯萎至死亡。季节转换涵盖了许多气候特征,仅以温度作为判断秋季的标准是不准确的。秋天最明显的变化是植被的叶子从茂盛的绿色变成黄色,叶子开始落下,庄稼开始成熟。
自然灾害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和低温冷害。
[img]350689[/img]
天文
秋季太阳直射点逐渐从北半球向南移动,秋分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从北半球来看,太阳的角度逐渐降低,昼夜长度差距较小。秋分时,昼夜等长。
秋天,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而近。从黄道平面上看,太阳位于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下。
节气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日至9日交节
夏季: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3日左右,指夏季到此为止,雨量逐渐减少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日至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3日至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日至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日至24日交节
在中国,秋天的起点传统上是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