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战是朱迪发动的夺取王位的战争。朱元璋设定的皇太孙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子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但靖难之战有很多因素,首先是朱元璋去世,朱允赓登基,而朱允琏又想削藩,从而造成了朱棣利益的损失。但是找不到,如果马皇后还活着,朱迪还会想造反吗?如果马皇后还活着,难道不会有靖难之战吗?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g]350767[/img]
1.在靖难之战中,如果马皇后还活着,建文帝继续削藩,朱迪还是会反抗的
如果马皇后还活着,朱迪造反的时候已经67岁了,如果保养得当,身体应该还能说过去。
这时,朱棣等年轻一代对马皇后的尊敬肯定是有的,而马皇后对孙子建文帝的支持程度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建文帝继续削藩,朱棣还是会反其道而行之,建文帝触动了朱棣最重要的利益。
纵观马皇后的一生,她是贤惠知识的贤内助,但基本上不干涉政治。
朱元璋去世一年后,建文帝开始削藩。马皇后长期依赖丈夫,在朝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仍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朱迪对马皇后的担忧会减少。与他的父亲朱元璋不同,朱迪不敢造次。
因此,朱棣造反,马皇后是否存在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建文皇帝朱允炆是否削藩,只要削藩,朱棣一定要造反。
[img]350768[/img]
2.在靖难之战之前,如果马皇后劝阻建文帝削藩,建文帝很可能不会削藩,所以朱迪无法抗拒
靖难前,建文帝强力削藩,引起诸王不满,朱棣起身造反,造反成功。
如果马皇后在靖难前还活着,建文帝很可能无法削减诸侯。
马皇后一直在维护年轻一代的既得利益,非常重视儿子的老师。有一次,朱元璋收拾李文忠,被马皇后劝说;朱元璋收拾王子老师宋连时,也被马皇后劝说。
@ 马皇后很善良,最不愿意看到哥哥反目成仇,也不愿意看到叔侄相残,会大概率劝阻建文帝削藩。
如果建文帝不砍藩,朱棣造反的概率会低很多。
总的来说,如果马皇后还在靖难之战中,如果能劝阻住建文帝不砍藩,朱迪就很难造反。如果马皇后不能劝孙子,朱迪会继续造反。
说马皇后在不在,不是朱棣造反的原因,而建文帝削藩,才是朱棣造反的真正原因。
[img]350769[/img]
3.如果马皇后还活着,朱棣即使有100个勇气也不敢造反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第一任妻子。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嫁给了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婚后,这对夫妇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朱元璋平定世界、创造皇帝事业的岁月里,他们都患难与共。可以说,马皇后不仅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也是他政治上的亲密助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名大明,建元洪武,马氏被授予皇后称号。马皇后和朱元璋生了长子易文王子朱彪、次子秦王朱贤、三子晋王朱贤、四子燕王朱迪(可疑)、五子周王朱尧。由此可见,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关系非常好,五个合法的儿子足以证明两人之间的关系。
马皇后不仅是母仪天下的贤后,也是朱元璋骄傲的政治助手。面对朱元璋屠杀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劝说。王子的老师宋连,孙慎事被指定为死罪,马皇后直言不讳地为宋连求情,朱元璋最终赦免了宋连的死罪,并将他安置在茂州。马皇后生了五个儿子,尊重她,第五个儿子周王朱,性格不守规矩,长大后被封到开封,马皇后对他很不安,派江贵妃监督,脱下旧衣服给江贵妃,给江贵妃一根木棍说:“周王有过错,可以穿衣杖。如敢违抗,驰报朝廷。慈母殷殷教诲,周王自是心生敬畏,不敢胡作非为。
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大明皇后,在洪武15年(1382年)去世,年仅51岁。朱元璋悲痛欲绝,同年葬在明孝陵。
马皇后的长子易文王子朱彪和太孙建文皇帝朱允文都是性格软弱善良的人。建文皇帝即位后,为了遏制日益增长的藩王叔叔,他削藩怕手怕脚,先易后难,敲山震虎。结果,燕王朱迪奋起反抗,从北平起兵,以“倾君侧”的旗号起兵。我们假设马皇后在建文皇帝削藩的时候还活着,朱迪敢造反吗?
马皇后出生于1332年,那么到了建文元年(1399年),她也才67岁,武则天这个年龄还没有建立大周。因此,马皇后在精力上应该没有问题。由于朱允文作为皇太孙继承了皇位,马皇后自然会被尊为“皇太后”。凭借她20多年的后宫执掌经验和洪武时期经常执政的经验,应该说她的政治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而且,她的母亲喜欢世界,深受全世界臣民的喜爱。可以说,人们的心是面向马皇后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朱迪造反,“名不正言不顺”。他知道中间存在的巨大风险。
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马皇后受到全世界臣民的喜爱。她和太祖在一起30多年,感情深厚。她是明朝最有威望的女王。如果马皇后活到建文年,以她的威望和能力,削藩是否可行,如何削藩,都会对皇太孙朱允邈产生影响。要知道,朱棣在历史上的造反,是建文帝削藩不当造成的。马皇后有一定的政治经验,所以她一定会为建文帝削藩提供参考。
假如马皇后还活着,朱棣发动的靖难之战不会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