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母亲被曹操绑架,徐舒离开刘备,刘备为什么不留下来?

母亲被曹操绑架,徐舒离开刘备,刘备为什么不留下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诸葛亮之前,刘备还有一个叫徐舒的重要顾问。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刘聪率众投降。刘备措手不及,匆匆南下。徐舒跟随刘备南逃。曹操在追赶过程中俘获了徐舒的母亲。徐舒“方寸混乱”,于是离开刘备投降曹操。

[img]351865[/img]

有句话叫“忠孝不能两全”。当忠孝需要在面前做出选择时,大多数人说他们应该先忠诚,但为什么徐舒必须选择离开呢?

刘备的顾问并不多,早期著名的人就是徐舒,诸葛亮也是他向刘备推荐的,但刘备为什么要让他走呢?

应该说,这与三国时期的孝道倡导和徐舒的身临有关。

徐舒是颍川县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徐舒以前的名字叫徐福,是贫困家庭(单家)的孩子。他年轻时喜欢击剑侠义。

中平末年,徐舒为人报仇,然后用白粉涂在脸上,留着头发逃跑。结果,他被官员抓住,问他叫什么名字。徐舒一言不发。于是官员们把徐舒绑在柱子上,准备肢解。同时,他们命令周围市场的人出来辨认,但没有人敢说他们认识这个人。

后来,徐舒的党羽来救他。徐舒非常感激,但从那时起,他不再跳舞,而是改变了他平时的行为方式,穿上儒生的衣巾出去学习。也许这就是徐舒改名的原因!

一开始,同舍的学生都不喜欢徐舒以前是小偷,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徐舒每天早起,一个人打扫卫生。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先问别人的意见,认真学习儒家思想。渐渐地,徐舒非常精通儒家经典知识,并在同一个县遇到了石涛。

初平三年(192年),由于董卓作乱京师,中州到处都是士兵。为了避免混乱,徐舒和石涛南下到荆州。到达荆州后,徐舒成为刘备的顾问,遇到了诸葛亮等人。

[img]351866[/img]

在荆州,徐舒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见到诸葛亮后,刘备知道徐舒说的话是值得的,于是把诸葛亮带到了他的指挥下。曹操伐荆州,刘表死,刘聪投降,刘备南逃,徐的母亲被绑架,徐舒和石涛一起归属于曹操。

就母亲被曹操绑架而言,徐舒必须离开刘备吗?

在汉代,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名官员,一个依靠门,另一个依靠孝道。在汉代,孝道治理着世界。皇帝的死后头衔中有一个“孝道”字,官员的选拔也有孝道和廉洁的科目。也就是说,在汉代,孝道是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无论是生活还是官员。另一方面,不孝很难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这是徐舒母亲被掠夺离开的直接原因。

这样的例子,不仅仅是徐舒一个人。

张淼和陈宫背叛了曹操。曹操的母亲被张淼和吕布扣为人质。曹操想把毕陈送到他母亲那里。毕陈发誓没有两颗心,这让曹操流下了眼泪,但毕陈刚离开曹操的视线就跑了。

后来,叛乱平静下来,毕陈被捕。曹操不仅没有杀他,还以“孝顺亲人”、“忠于君主”为由任命他为鲁相。至于把带兵的将军母亲留在首都,这是君主的常规做法。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为了让将军的长辈们享受幸福,但实际上,它也被扣为人质的一面。

还是这场叛乱,吕布被打败后,陈宫被曹操俘虏。陈宫认为自己不忠、不公正、无耻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曹操爱他的才华。如果他不想杀他,他也会用他的母亲强迫他。曹操问陈宫,你还想让你妈妈活下去吗?陈宫说:“我听说孝顺世界的人不会杀死别人的亲戚。”。他还说,我母亲是死是活。让我们看看。

面对一个要处死自己的人,陈宫不得不变相奉承自己的母亲?曹操养育了陈宫的母亲,以“孝治天下”。

也有相反的例子。袁绍部背叛了季雍,投靠了公孙赞。袁绍派将军朱玲去攻击。朱玲的家在叛城。公孙赞把朱玲的母亲和弟弟拉到城头威胁朱玲。朱玲毫无顾忌地攻城。结果,城市被占领,全家被公孙赞杀害。

很难说这件事对朱灵的影响有多大,但作为曹操早期成名的将军,朱灵始终不被曹操信任。不得不说,这就是原因之一。

徐舒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社会地位无法与上述人员相比。如果他背负着不孝的名声,可以说这个人的仕途基本上就结束了。

不是说尽忠重于孝,徐舒不能以尽忠为理由留下来吗?

这是三国特殊时期的另一种情况。当时,虽然世界上的诸侯各自为政,为某个诸侯效力,也就是那个人的臣子,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如果曹操以天子的名义任命某人为官,那么这个人就会像诸侯一样成为朝廷的臣子。

正如刘表手下的韩嵩所说:“天子给了韩嵩一个官职,我是天子的臣子,只是将军(刘表)的古官。”

有一个故事可以解释这一时期的不同常见。

曹丕有一次在宴会上招待客人,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说:“君主和他的父亲病得很重。只有一颗药丸可以救一个人。你是先救君主还是先救你父亲?”人们不同意。只有长史冰原不参与讨论。曹丕点名让冰原说:“救你父亲!”

[img]351867[/img]

曹氏父子威胁天子命令诸侯。他们实际上是“君主”。曹丕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表达他们的忠诚。然而,作为曹丕幕僚团队的首席官,李冰说出了曹丕不想得到的答案,但曹丕并没有让他难堪。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毕竟,内战不同于抵御外国羞辱。

由于在刘备的指挥下与为曹操效力没有根本区别,如果失去孝道,就会导致失败。在某种程度上,徐舒真的别无选择。

那刘备为什么不强留徐舒呢?大致有三个原因。

首先,刘备没有理由强留徐舒。

孝道是当时最高的道德标准。刘备也不能违反徐舒无法克服的障碍。在整个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爱”(父母死后的孝道)。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利。刘备此时不是皇帝。留下来是不合理的。

第二,徐舒不是高才,没必要坚持下去。

曹丕黄初中,徐舒至右中郎将,御史中成。诸葛亮想知道,这是魏国人才过多的原因吗?如果《魏略》的记载不可信,但实际情况是,徐舒确实只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徐舒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长篇大论,即所谓的“隆中对”,从此明确了刘备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方向。

一个在家“种地读书”的人,为什么看不到一个“在职”高参?归根结底,这就是天赋的区别。当然,刘备集团在这方面有几个人,比如孙乾、简雍、糜竺等。除非必须,否则刘备不会让徐舒离开,如果徐舒能正常留下来,他肯定会在刘备集团有很好的发展。

第三,徐舒留在刘备身边,只能是心烦意乱,很难再发挥重要作用。

用徐庶自己的话来说,“现在我失去了我的老母亲,我已经陷入了混乱,留下来对你的事业不会有帮助”,所以一个想离开,另一个很难留下来。

徐舒不能留在刘备阵营。从徐舒的角度来看,情感是有限的,而从刘备的角度来看,情况是迫在眉睫的。据说,在情况方面,任何人都可能无法克服障碍。


母亲被曹操绑架,徐舒离开刘备,刘备为什么不留下来?母亲被曹操绑架,徐舒离开刘备,刘备为什么不留下来?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