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了保证明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洪武三年(1370年)4月,明太祖朱元璋想尽一切办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以确保明朝的长治久安。具体方法是把诸子分封为王。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他把25个宗室(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居北部边境和全国各地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到屏藩皇室。朱元璋曾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在全国范围内,封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腹部,另一种是边塞要地。被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了王府,设立了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要伏而拜。

[img]350782[/img]

明初,除食粮万石外,每个藩王都有军事指挥权。藩王在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3000人,多1.9万人。九位塞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其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尤其是护卫甲士。北平皇四子燕王朱迪拥兵10万,大宁皇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军、巡逻要害、监督边塞内的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尤其受到明太祖的重视,军中大将都受其约束。就连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特别是燕王朱棣,由于功绩突出,朱元璋命令他“控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藩王势力的扩张必然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朱元璋封诸王时,时任平遥县指导的叶博巨指出,藩王势力过重,几代后不会掉下来。到那时,他将削减诸藩,这可能会导致汉代的“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制度,减其卫兵,限其领土”。朱元璋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下狱。

在分封中,朱元璋曾规定,所有被封的国王都必须离开首都,到封地就藩。亲王之间不允许互相交流。即使他们进入朝鲜,他们也不能同时来。一个国王必须离开北京,另一个国王才能出发。朱元璋此举的目的是避免国王与中央政府串联对抗。@ 诸王就藩,可以说是“生与死”。但朱元璋用心良苦,却未能收到预期后果。

[img]350783[/img]

“靖难”遗训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将诸子分封为藩王,而且在其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靖难”的。朱元璋当国时,害怕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权移文中央要求奸臣和举兵清君侧。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以清君侧举兵。后来朱棣以此为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必须加以惩罚,并称自己的行为为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在靖难之战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

其中,“靖难”的意思是:“靖难”是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意味着平息灾难,平息战争,平息奸臣。然而,在太祖的成功中,另一个原因是皇帝先召唤藩王,这样藩王才能起兵,成功铲除奸臣后五天内离开北京。这只是朱迪夺取王位的借口。


为了保证明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为了保证明朝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王阳明心学大师的背后:几个儿子争夺遗产
  • 说到王阳明,很多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事实上,这个人的高成就不再被描述为“伟大”,而是直接进入了“圣人”的领域,不仅在明...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