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十月中旬到十月一日,家家户户送冷衣,祭祖御寒,敬老孝老”。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了在新收获时祭祖的习俗,以示孝顺,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人们还用小米祭祖。让我们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人们称之为鬼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周代。这一天,我们特别注重祭奠先亡者,称之为送寒衣。
关于寒衣节的起源,有很多版本。最早的是来自周人的腊祭日。这一天,将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随后的《诗经》和《唐大诏令集》、宋代《岁时杂记》、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了10月1日祭祖的内容。
[img]351015[/img]
清代的《帝京时代胜》具体提到了“寒衣节”的情况:“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上守书,用五颜六色的丝绸做成冠带衣履,在门外烧,说送寒衣。”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送御寒衣服给父母爱人等关心的人的日子。又到了寒衣节,天越来越冷,送寒衣。
在古代,秋天收获后,为了纪念祖先,祈求明年的收获,人们有祭祀祖先的习俗,这与秋天的许多民间节日有关。10月初一,古人用小米和其他作物祭祀祖先,然后演变成家庭祭祀、墓葬祭祀等形式。如今,江南部分地区仍有10月初一祭祀新坟墓的习俗;10月初一送冷衣祭亲的习俗在北方人中更为常见。
农历十月一日以后,北方一天比一天冷。因此,人们不仅要给死者送寒衣过冬,还要开展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女性应该在这一天拿出棉衣,让孩子和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温暖,不适合穿棉衣,我们也应该督促孩子和丈夫试穿,以获得好运。
[img]351016[/img]
男人们习惯于在这一天整理炉子和烟囱。安装完毕后,试着生火,以确保天气寒冷时取暖顺利。除了食物、香烛、纸币等一般供应外,还有一种不可或缺的供应——冥想服。祭祀时,人们把冥想服烧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后来,在一些地方,“烧冷衣服”的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烧冷衣服,而是“烧负担”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纸袋里,写下收件人和送件人的名字和相应的名字,这被称为“负担”。有冷衣服的名字,但没有真正的冷衣服。人们认为冥想和阳光一样,钱可以买很多东西。
祭奠祖宗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新收时祭祖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祖,有家祭,有墓祭,南北都是如此。今天江南很多地区都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烧寒衣
祭祀时,人们把冥想的衣服烧给祖先,叫做“送冷衣服”。烧冷衣服,有些地方在死者的坟墓前,注意在太阳下山前上坟。后来,有些地方不再烧冷衣服,而是“烧负担”。人们把许多冥想纸封在一个纸袋里,写下收件人和送件人的名字和相应的名字,这被称为“负担”。
[img]351017[/img]
准备过冬
女性应该在这一天拿出棉衣,让孩子和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温暖,不适合穿棉衣,我们也应该督促孩子和丈夫试穿,以获得好运。男人们习惯于在这一天整理炉子和烟囱。安装后,尽量生火,以确保天气寒冷时温度顺利。
吃面条
这一天,人们改善了生活,在一些地区吃荞麦面和燕麦面。
寒衣节是怎么来的?寒衣节有哪些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