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赵国在长平战争后一年又经历了邯郸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赵国精力充沛,几乎空虚,赵国岌岌可危。然而,在这个时候,赵国仍然在地上寻找错误的燕国。
公元前251年,即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后9年左右,赵国发生了三件事,后来影响深远。
第一: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相国,封信平君。也就是说,幼稚的赵孝成王终于明白了廉颇的重要性,这是后期打败燕国的关键。
第二:燕国派栗腹访邯郸,献500金做赵王的酒资,假意达成燕赵盟约,为背后一刀做准备。
第三:燕国背信弃义,派出两支大军共约50万人大举攻击赵国。
为什么燕国要攻打赵国?
在战国七雄中,燕国一直是最弱的群体,常年与韩国争夺倒数第一。此外,它的地理位置相对尴尬。它被齐国和赵国堵在蓟辽地区,经常被欺负。虽然五国强行进攻,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它一直是一个兄弟。
燕国曾经有乐毅,也是一个非常有权势的人物。乐毅帮助弱小的燕国北起河北宣化,南至今日韩国首尔,达到历史上最大的领土。不幸的是,燕赵王死后,他的儿子燕惠王什么也不懂。他让纸上谈兵的骑劫代替乐毅,中了田齐里的“田单”策略。乐毅害怕被杀,逃离了赵国。
[img]349400[/img]
而齐国趁机收复了70多座城市,燕国的实力大大降低。
燕国攻打赵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当时燕国内部混乱,外无良将,全靠君臣在朝廷上一拍脑瓜,异想天开,说干就干。
乐间是乐毅的儿子,他试图劝阻燕王,他说:
“现在攻击赵国,就是趁人之危,名不正则言不顺,更何况现在赵国军民皆哀,哀兵必胜。”
燕王根本不听他的话。他早就让丞相栗腹去赵国,趁赵王做生日礼物——其实他是在听虚实。栗腹回来后,他说赵国没人了。除了老人,他是半大的孩子。廉颇老了,国内无良将军。这个时候攻击对燕国肯定有好处。
赵氏壮者均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乐间反复劝阻,说不行,于是燕王试图从全国收集60万军队和临时组成的杂牌军队,凑够了数量,给了栗腹40万,给了清秦20万,兵分两路,势在必得。
燕赵实力大竞争
[img]349401[/img]
就实力而言,赵国应该在任何时候粉碎燕国。虽然赵国不属于中原国家,但仍有一些地区靠近中原,经济繁荣,虽然不如其他强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成为军政国家,军事实力明显增强,成为战国中后期唯一能挑战秦国的国家。
另一方面,燕国自战国开始以来就没有存在感,所谓战国七雄,大概就是燕国在战国时期陪跑的全过程吧!
战国七雄各有千秋。魏国前期称霸,齐楚中期称霸,秦国中后期称霸。赵国后期崛起,韩国昙花一现,就是燕国从未崛起。齐国两次灭燕,可见燕国的实力。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荒凉,人口稀少。虽然它不是土地面积最小的国家,但它的人口绝对是最小的。数据显示:
秦国面积3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燕国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
赵国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
齐国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韩国面积9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楚国面积5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魏国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战国时期,各国的领土和人口不断变化。这些数据应该推断出,各国在某个时间节点的人口和领土肯定是不够的,但它们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燕的人口比其他国家少。
苏秦曾说过:
“燕地2000里,兵甲数十万,车600乘,骑6000匹 ,赵地2000多里,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由此可见,燕国骑兵数量不足赵国。
长平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什么还能无反击地打败燕国?
一、燕国没有抓住好机会。
虽然秦国在长平战役中杀害了赵国45万军队,但他自己的损失也相当严重。这使他们不敢继续发动进攻。与此同时,新获得的党也不稳定。因此,秦国撤军休养。这持续了整整一年。
这段时间应该是燕国攻击赵国的好机会。但此时他们并没有发动赵国最大的进攻。一年后,秦军重组,重新发动对赵国的进攻,围攻邯郸一年。这时,是燕国攻击赵国的时候了。但燕国没有这样做。
燕国在长平战争近10年后的公元前251年真正攻击了赵国。10年后,那些在邯郸战争中上过战场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正处于勇敢善战的年龄。他们怎么能说赵国的孩子没有长大?
二、赵国有廉颇、李牧等名将。
虽然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但他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降低。然而,有廉颇、李牧、庞宇等将军。因此,赵军的战斗力并不弱。
当燕国在公元前251年第一次攻打赵国时,廉颇率领军队与燕军作战。在这场战争中,廉颇打败并杀死了栗腹,一直击败燕国的首都,包围了燕国的首都。最后,是燕王派使者求和,廉颇取消了对燕国首都的包围。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43年,由于廉颇被怀疑被迫离开,燕王认为这是有利可图的,所以他再次攻击了赵国。这时,庞宇承担了赵军指挥官的负担,打败了燕国轻敌的剧辛。随后,李牧参与了对燕军的攻击,因此燕军惨败,前后损失了2万人。从那时起,他再也无法与赵国作战了。
三、赵军精神强大。
赵军无疑是战国末期除秦国以外最强大、最顽强的军队。虽然他们在长平战役中输给了秦军,但他们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经过邯郸战役的磨练,新一代赵军的人数虽然不如以前的赵军,但在精神力量上不亚于以前的赵军。
正是有了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在长平战争后出现了一个短暂的ZTE。他们不仅两次击败燕国,而且在廉颇的领导下夺取了魏国的繁阳。然后蒙叛率领10万军队攻击赵,赵国庞率领军队抵抗。在这场战争中,赵军击败了秦军,杀死了蒙叛,杀死了秦军3万人。然后,秦国的桓带领军队攻打了赵国。李牧率领军队与秦国作战,歼灭了秦军10万人。
赵军连续两次击败秦军,可见赵军的精神力量有多强。
结论:战争开始前,燕国对战争缺乏意识。燕国只是觉得赵国缺乏军队,有机会,准备不足。邯郸战争结束后,赵国基本上经历了战争洗礼。虽然有些人看到了这个问题,但燕王并没有听。到了真正面对赵军的时候,栗腹卿秦根本不是廉颇乐乘的对手,燕国才会在赵国虚弱的时候进攻却依然惨败。
长平之战伤害了赵国的实力,但为什么还能打败燕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