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王羲之书法《兰亭序》的真迹在哪里?

《兰亭序》被称为“世界第一行书”,历代书法界将其视为最好的。据说这部作品是王羲之酒后一气呵成的。虽然王羲之以后重写过很多次,但都不如这部酒香之作。为此,他曾感叹:“这神助耳,何武能力致。所以他自己也很珍惜,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第七代孙王法极。然而,《兰亭序》的真迹并没有逃脱落入皇室的命运,被唐太宗李世民收获,死后被埋葬在昭陵,下落不明。这也成为后人不断探索的谜。

珍藏寺庙衍生出几个典故

王法极法号智永,他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精勤书法,尤工草书。据说著名的“永字八法”是他创作的,他写的《真草千字文》一直流传至今。

智永出家于浙江绍兴的云门寺。云门寺的前身是王献之的老房子,传说是王献之隐居练字的地方。因为智永和他的侄子惠欣曾经在这里和尚出家,他们都是书法家,所以云门寺曾经被命名为永新寺。智永在云门寺呆了30年,留下了很多与书法有关的传说。

[img]348690[/img]

据说智永练字的时候,笔秃了,就把它拿下来扔进一个大竹篮里。久而久之,智勇在寺前的空地上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埋在土里,砌成坟墓,叫做“退笔墓”,这就是“退笔墓”典故的来源。因为智勇的字写得好,来找他写字和牌匾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寺庙里的木门槛被踩穿了,不得不用铁皮包起来,于是出现了“铁门限”的典故。

《兰亭序》的真迹一直被智永珍藏,临死时传给弟子辩才。辩才博学多才,擅长钢琴、象棋、书法和绘画,尤其是书法。得到《兰亭序》后,他非常珍惜它,秘密地展示了人们。他在房间的横梁上挖了一个黑社会,专门用来收集《兰亭序》。

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热爱书法艺术,对王羲之的墨宝情有独钟,每次得到一个真迹,便视为珍宝,以免失去。他先后三次邀请长安进行辩护,热情款待,并询问《兰亭序》的下落。然而,无论李世民多么热情,辩论只是假装愚蠢和愚蠢。他说,他确实看到了兰亭序,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争,他已经失踪了。唐太宗别无选择,只能改派监察官御史萧翼去智取。萧翼是梁元帝萧绎的曾孙,为人狡猾多诈。他向唐太宗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不要公开派他去,二是让唐太宗借给他几个“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真字帖,以便见机行事。唐太宗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上演了一部“萧翼赚(编者注:骗)兰亭”的活剧。

连续三招御史诈骗帖献给唐王

据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记载,萧翼用了三招骗取《兰亭序》。

第一招:套近乎。萧翼被命令后,打扮成书生,接近辩才。第一次见面,他们一见如故,下棋,弹钢琴,谈论诗歌和论文;辩才还命令人们打开新酿的酒招待客人。酒热的时候,他们唱诗歌,唱歌,通宵达旦,一直玩到天亮,有一种相知恨晚的感觉。就这样,萧翼第一次见面就获得了辩才的信任。

第二步:激将法。萧艺知道,辩论肯定不会承认私藏《兰亭序》,只会想办法让他主动拿出来。有一天,萧艺给辩护人看了一幅自己临摹的梁元帝画《职贡图》,并谈到了书画。萧艺说,他从小就和父亲一起练习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虽然他现在住在其他地方,但他周围珍藏着几幅“二王”的真迹。听了辩论,他赶紧请他看看。

第二天,小翼真的带来了几幅“二王”的书法真迹。辩方反复看了很久,然后说:“真迹是真迹,可惜不是好产品。贫道有王羲之的真迹,相当不寻常。萧翼忙着问是什么帖子,辩才回到“兰亭”。小翼假装笑着说:“数经战争,王羲之的兰亭帖怎么还活着呢?一定是假的!辩才说:“是智永禅师临死前亲手交给我的,怎么会有假呢?不相信明天来看。“辩才书法虽好,但道行毕竟不深,中了萧翼的激将法,情急之下道出了真相。

三招:亮底牌。第三天,萧翼如约前往。辩才从屋梁上的暗龛里拿出《兰亭序》。萧翼看了之后,故意指出了几个疑点,坚持说是假的。萧翼故意把他带来的几个真帖放在一边,让辩论比较参考。就这样,辩论对萧翼完全没有戒心,也不再把《兰亭序》放回黑社会,而是把萧翼带来的几件墨宝放在书案上。没事的时候,翻出来看看。

结果,小毅抓住机会偷走了《兰亭序》,找到了当地政府,展示了他的历史身份,解释了原因,让人们邀请辩护人才,告诉他要来拿走《兰亭序》。辩护只是听,知道被愚弄了;想想他曾几次否认唐太宗面前的《兰亭序》,现在证据确凿,恐怕无法抗拒。在惊讶和恐惧下,他当场晕倒在地。

[img]348691[/img]

萧翼回到长安,得到了唐太宗的奖励;辩论只犯了欺负国王的罪,应该受到额外的惩罚,但他已经老了。此外,唐太宗还获得了兰亭序的真实作品,因此他不再被调查,而是给了他三千块石头。然而,辩论很害怕,病得很重,一年后就去世了。后来,大画家阎立本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著名的《萧翼赚兰亭图》。现在辽宁省博物馆有这幅画的北宋副本。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命令欧阳询、楚遂良、冯承素等人分别复制,并扩大了一些书籍,以赠送皇太子和诸王近臣。李世民看了一辈子,但还是觉得不够。他把《兰亭序》的真实故事当成自己死后的殉葬品,和其他书法珍品一起放在棺材里。苏东坡为此写了一首诗:“兰亭茧纸进入昭陵,世界遗迹犹龙腾。”如今,冯承素、欧阳询、楚遂良、虞世南等人的临摹本代代相传。

军阀盗墓兰亭的下落是可疑的

《兰亭序》真迹的命运并没有结束。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唐末五代,军阀温韬在陕西关中任节使七年,唐太宗昭陵自然难以幸免。

据说昭陵被打开的时候,陪葬的钟友、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都在,“钟王的笔迹,纸墨如新,陶取之,然后传世界”。宋代有人说他们见过一些被温涛偷走的书法珍品。这样,《兰亭序》应该在被盗和挖掘后丢失。

当然,这个结果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因此,后人对《兰亭序》的下落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说温涛出土的宝藏名单上没有《兰亭序》,所以可能没有被盗;也有人说,《兰亭序》并没有和李世民一起埋在昭陵,而是埋在唐高宗李志的陵墓里;还有人说,当《兰亭序》被唐太宗埋葬时,它被他的姐妹们用伪本包裹起来,真迹仍然保留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说法是不同的。

当我在20世纪90年代写《盗墓史》(199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我与专家讨论了这个话题。他们基本上同意我的观点,即《温涛传》特别强调“钟王的笔迹,纸墨如新”。显然,当他们挖掘昭陵时,他们奔向王羲之和钟友的墨宝。既然“知道”,就不可能仅仅落后于最著名的兰亭序列。

当然,真相还是可以讨论的。正是这个谜引起了后人更大的兴趣。1973年,中国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了三部系列电影《风流韵事》,第一部是《萧翼赚兰亭》。这部电影的结尾是:《兰亭序》被萧翼骗走后,辩才气得病倒在床上。后来听说昭陵被偷了,《兰亭序》也被毁了,忍不住笑了,从阁子里拿出了《兰亭序》书帖的真迹。与此同时,我告诉我的徒弟,我早就知道小翼是朝廷的命官,他带来的王羲之的几个真迹只有朝廷才有;假装被骗是为了避免朝廷再次遇到麻烦。小翼赚兰亭小翼错了,电影里却是为了赚小翼而辩护。


王羲之书法《兰亭序》的真迹在哪里?王羲之书法《兰亭序》的真迹在哪里?

,,

  • 揭秘:颜真卿不仅以书法闻名,还统帅了20万军队
  •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赵孟复、刘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事实上,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

  •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 中国古代书圣王羲之介绍
  •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说到书法,我们不得不说王羲之;说到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也许我们可以讲几个关于他的故事...

  • 王羲之简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书法家王羲之的生活
  •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义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琅琊(今山东临沂)祖籍,后迁会稽山阴(...

  • 书圣王羲之气量狭窄,被人嘲笑,被活活气死
  • 书圣王羲之的死:三国英雄周瑜气死,我们都知道;然而,历史上第一位书法家王羲之也气死了。想想看,我真的很叹气。王羲之不是...

  •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书法家王羲之累死了吗?
  •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义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心研...

  • 武则天书法:上位不仅靠宫斗 女王的书法造诣也很高
  • 在热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武则天年轻时在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中,因其聪明、勇敢、善良和正直而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