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年夏天,袁术呕血斗死。估计他直到死都不能相信,他会结束的。
袁术家四世五公,袁术是直子。在那个父亲的时代,如此强大的背景必须让袁术从小就有强烈的优越感,并得出结论,他将达到权力的顶峰,内部结果不会因为他的能力、道德和改变,只要他姓袁,是袁的儿子,就足够了,其他荣耀,财富,这是理所当然的。最后,袁术成长为一个非常平庸、虚弱、昏昏欲睡的淫才,兴冲冲地登上了历史舞台。说他庸,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几乎战无不败,治国可谓荒淫无道,做人不交下一个朋友;说他虚伪,是因为他每天都陶醉于自己的背景,完全不做实事,只想虚名;说他昏昏欲睡,是因为他以两个县的地方越过皇帝,外不顾敌患,内不修德政,在无休止的疯狂之后悲惨灭亡,真是被“捧杀”的典范。袁术,用他一生的胡作,亲身践行了王朔的小说——“过瘾就死”。
[img]348971[/img]
其实曹操也想做皇帝的事,但是和袁术的干法不一样。所谓“不患无位,患立”,曹操最根本的当然是靠实力和功绩。但是牛人多了,天下只有一个皇帝的编制。如果你想成为皇帝,你仍然需要注意一些方式和方法。曹操一靠蚕食。什么入朝不趋,赞不绝口,剑履上殿,晋魏公,加九锡,一步一步巩固革命成果,压低对方底线,耗尽敌人能量,把原本沉重的拳头和消带变成轻弹。二聚共识。《三国演义》讲述了许田围猎,这种事情肯定有。说白了就是探索舆论试水。在此基础上,党同伐异,潜移默化地统一思想。就这样,杂音不见了,舆论环境就有了山呼万岁。三养打手。称帝之路有很多障碍。如果每一场战争都要自己征服,恶人都要自己做,那就要养狗了。曹操在收拾孔融的时候,根本没有出面,一直在台前辗转反侧,这是放狗咬人的经典战例。就这样,曹操逐渐消除了无形的阻力,经过父子两代人的沉淀,称帝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就像袁术一样,冒着千夫所指,一口气吃个胖子,就像以血肉之躯、疾风之速撞南墙,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称帝比登天难。曹操的方法总结为“先长肉后长壳”;袁术恰恰相反。他只想要一个漂亮的蛋壳。结果,鸡蛋碎了。再往开处想,其实很多所谓的“难事”,做不到的时候,先取其中,再求其表,大概是个好办法,古今皆然。
附:袁术生平总结
袁术(?-199年),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进京后,董卓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同时起兵,共讨董卓。与袁绍对立后,被袁绍、曹操击败,率于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放荡,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破碎,人多饥饿,部众离心,陆续被吕布、曹操破碎,于建安四年(199年)吐血而死。
袁术失败的原因:注意虚名导致其盲目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