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楚霸王项羽乌江自杀引起人们遗憾,但还有一个女人和他一起死了。这个女人的名字叫于姬。于姬自杀的事件感动了人们几千年,但如果追根溯源,于姬真的死于自杀吗?
[img]347359[/img]
网络配图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出生在死亡中,而是不能同生共死。楚霸王项羽战败后面对江东父老,准备在吴江自杀。然而,爱妃于吉也是一个痴迷的人。她不想独自生活,忍受相思的痛苦,所以她先自杀了。
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骗了无数人的眼泪。但是如果你仔细调查,你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于吉真的自杀了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场爱情悲剧,我们必须在历史书中找到答案。
历史上各种版本的虞姬自杀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姬自杀事件的描述非常简单,以至于她没有记录于姬的名字,只说她是一个叫于姬的美人。《史记》中写道:“有美人名于”。在这一章的结尾,司马先生根本没有提到于姬自杀。
在唐代,“于姬”这个名字真的出现在《括地志》一书中。但“于姬”的意思并不是“于名姬”。在古代,“姬”只是女性的代名。很多人把它理解为于名姬,这真是一种误解。在唐代,似乎没有确切的解释,更不用说自杀了。
在京剧中,于吉自杀死亡,令人遗憾。其跌宕起伏的情节也使于吉殉情霸王事件家喻户晓。那么,于吉在历史上真的自杀了吗?应该没有。历史上第一个记录“霸王别姬”故事的应该是陆贾的《楚汉春秋》。不幸的是,这本书在南宋以后就失传了。现在只有史记是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
[img]347360[/img]
网络配图
《史记》中没有记载虞姬自杀
《史记》记载了这段爱情悲剧:“项王军壁下,兵少吃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小怪:“汉皆得楚吗?楚人那么多!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作诗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不逝。不死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怎么办!歌数,美人和之。项王哭了几行,左右都哭,不能仰望。这段话,画面感十足,你似乎也感受到了霸王内心的酸楚。
但司马迁先生并非原创,这个故事可能是从陆贾的《楚汉春秋》中转述的。为什么这么说?《汉书》的作者班固曾在《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报道、《国语》,采《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后事,结束于天汉。这似乎解释了《史记》文章内容的来源。国学大师王利器先生也曾说过:“盖司马迁写《史记》据《楚汉春秋》报道,故其言秦、汉事尤为详细。也就是说,司马迁写《史记》时,参考了楚汉春秋。
无论是原创还是借鉴,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写于吉自杀。司马迁为什么不写?大胆猜测可能有两个原因。
[img]347361[/img]
网络配图
首先,陆贾在《楚汉春秋》中没有写虞姬自杀,司马迁在整理这段历史事实时也没有写虞姬自杀。如果是这样的话,虞姬的自杀大多是后人编造的,历史上也没有。
第二,《楚汉春秋》讲述了虞姬自杀的故事,但司马迁认为这违背了历史的真相,没有被采用。司马迁的《史记》一直是记录历史真相的权威。既然连他的老先生都怀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估计十有八九,虞姬真的没有自杀。
虞姬和项羽看似感人的爱情故事,其实是忍不住推敲的。历史上虞姬的资料很薄,可能不能和霸王一起去黄泉。这个感人的故事只是在后来民间作者的美好幻想中逐渐演变而来,口相传成为人们口中的经典。只是作者在编这个故事的时候忘了标注一句话,“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如果有相似之处,纯属巧合。后来产生了这么多误会,也让于姬莫名其妙地在剧本中死了几千万次。
霸王别姬真相:虞姬真的自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