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和“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姚有很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和陶寺文化是中国文明核心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
[img]347371[/img]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1978年至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原临汾行政文化局合作,大规模挖掘陶器遗址,获得陶器、石器、礼品乐器、装饰品等精美文物,揭开陶器遗址的神秘面纱。特别是发现铜铃和类似的文字符号,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礼仪研究提供了宝贵而重要的材料。
自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开始了新一轮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自2002年以来,陶寺遗址的考古工作已被纳入国家科技支持项目“中国文明探索源项目”。
[img]347372[/img]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队长何说,经过37年陶寺遗址考古发掘的两个阶段,可以提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时代、地理位置、城市内涵、规模、等级及其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与文献记载姚有相当高的契合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陶寺遗址的一系列新发现证明,黄河中游已进入姚时期的早期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来源之一。
北京大学考古文化博物馆学院教授李伯谦指出,陶寺遗址是中原最早进入王国的代表性遗址。但他也认为,陶寺文化的来源、灭亡的原因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表示,根据文献提供的线索和现阶段的考古成果,绝大多数专家认为陶寺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国都。
[img]347373[/img]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伟说:“陶寺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发展的缩影和里程碑,为中原文明进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点。”。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下一步,在做好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场保护和展示研究功能,探索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繁荣,让更多人分享考古成果。
中国考古队发现了最早的国都 简直是屌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