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后,赵国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假如不是长平之战,也许秦国统治世界的时间,还得往后推。
赵的地理位置可以说不是很好。他的北边是匈奴,南边是魏国,西边是秦国,东边的邻居是燕国和齐国,可以说是四战的地方。在那个战争时代,赵要么在战争,要么在准备战争。
对于一个始终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来说,首都无疑是首要任务。赵国有181年的历史。除了众所周知的邯郸,晋阳和中牟曾经是赵国的首都。
那么,赵国先后有三个都城,迁都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img]528056[/img]
一、晋阳一定是原因
赵国最初的首都是在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晋阳将成为赵国的第一个首都,必须从晋国末年开始。
晋国后期,国内形势由智、范、中行、魏、赵、韩控制。当时赵的领导是赵鞅。在他看来,赵要想在六卿纠纷的情况下生存,就必须有一个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的大本营。
这个大本营,不仅要攻退可守,地理位置也要好,还要有发达的农业。而这些,晋阳都很符合。
[img]528057[/img]
@ 晋阳西边是吕梁山,东边是太行山,南边是太岳山。晋阳就在这些山中间的太原盆地。
在这些山脉的支持下,晋阳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此外,晋阳位于太原盆地,土地肥沃,汾河经过,水利灌溉非常方便。因此,首都设在晋阳,也可以建成赵的粮食基地。
[img]528058[/img]
@ 当时晋国六卿之间的纠纷已经很混乱了,赵鞅知道六卿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迟早会爆发。从地理位置上看,赵的势力范围在晋国北部,其他五支势力位于晋国南部。
与其南下和其他五个家庭竞争,不如北上欺负北方的异族。至少和魏、智的晋国势力相比,北方的异族好多了。
此外,赵一直想摧毁山西大同地区的代国。为了摧毁代国,赵的实力将大大提高,并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战略深度。将首都定在靠近代国的晋阳,显然对摧毁代国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三个原因的影响下,赵氏在晋阳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都城。
[img]528059[/img]
二、公元前425年,为何从晋阳迁都中牟?
中牟位于河南郑州,距晋阳400多公里,这对2000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并不短。
当时间进入公元前425年,原晋六清只剩下赵、魏、韩三家,这三个国家几乎分割了这么大的晋国。但此时,赵国的地理位置不禁显得有点尴尬。他占据了晋国的北部,晋国的中南部由魏国和韩国控制,导致赵国被阻挡在中原以外。
此时,赵国要想进入中原,就需要经过魏国的领土。在古代,中原一直被视为世界的中心,否则就不会有争夺中原、赢得中原的人赢得世界的说法。此外,周皇帝也在中原。因此,当时人们认为,只有控制中原,他才能真正被称为一个大国。
[img]528060[/img]
为了追逐鹿中原,扩大其势力,赵国于是在公元前425年将首都迁往中牟。当然,此外,迁都中牟还计划防御魏国和中山国。
虽然赵在这个时候并没有真正与中原竞争,但他不能让魏的力量进入他的大本营。因此,定都中牟可以在赵魏边境集结主要军事力量,防止魏北上。
此外,当时赵国旁边还有中山国的存在。中山国位于赵国北部。虽然晋阳的西、东、南都有山脉保护,但北方没有。如果中山国南下,那就是平原地区,最好直接到达晋阳北部。
赵国为了准备逐鹿中原,防止魏国北上,防止中山国南下,迁都中牟。
[img]528061[/img]
三、公元前386年,为何迁都邯郸?
随着时间的变化,战国时期的局势也在发生变化。此时,魏的力量范围已经包围了中牟。如果魏决定攻击赵,中牟将陷入被动的境地。
而此时的赵国,势力范围主要在漳水以北,而中牟却位于漳水以南,这对赵国的发号施令,是不方便的。
[img]528062[/img]
邯郸位于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古黄河南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在这里建都,完全不用担心材料。
此外,赵国的重大心腹问题已经被摧毁,建都邯郸也没有后顾之忧。此外,这一时期的赵国君是赵敬侯。他刚刚在中牟经历了叛乱,中牟受到了破坏。此外,中牟仍有许多叛军。为了自身安全和国家稳定,赵敬侯决定迁都邯郸。
到目前为止,邯郸已成为赵国最后一个国都,直到公元前228年,王坚灭赵,赵幽缪王被俘。
赵国有181年的历史 为什么赵国先后有三个都城,两次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