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苏东坡和王安石是如何从政敌到知交的?

唐宋八大家,相信读过书的朋友都知道。

八大家中,王安石和苏东坡,我们也很熟悉。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至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死文,封荆国公。世界也叫王荆公。北宋福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是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人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精。

[img]346200[/img]

历史上,苏东坡和王安石从对手变成了朋友。

当王安石开始改革时,苏轼的兄弟丁忧满满,刚刚回到首都。当时兄弟俩都很自满,很想有所作为。但苏东坡不知时事,对改革说了三道四。王安石很不高兴,就让他到开封府审案。京城的案件盘根错节,随时都会遇到山头。他希望苏轼深陷其中,没有时间指点时政。出乎意料的是,苏东坡是断案高手,三下五除二,把案子办得干干净净——王安石的警告落空了。

第二年上元节,皇帝想买灯,苏东坡劝皇帝不要浪费这种“耳目不急”,皇帝从善如流。苏东坡喜不自胜,就像初学写作的人发表文章,激起更强的写作动力一样,苏东坡先后写了《上帝的书》、再上皇帝书,全面开战改革。于是,政敌们开始收集苏东坡的“黑料”,想把他整垮。但是,结果一无所获。然而,这已经吓坏了苏东坡,害怕了。因此,他要求外调,以离开政治漩涡,避免全身麻烦。

就这样,苏东坡和王安石走到了对立面。从那以后,苏东坡开始了他多年来贬低的太监的起伏。然而,王安石下野后,他亲自去金陵看望王安石,并押韵王安石的《北山》诗,说:“骑驴进荒野,想见丈夫没有生病。建议我尝试三亩房子,从公众意识到已经十年了。”

当时苏东坡从黄州平调到离京较近的汝州,但仕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他要去拜访王安石,一个是路过;另一个是天涯沦落的人,不再有当年的意气用事。此外,他对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简单地完全否定,王安石已经退出官场,两人见面就容易多了;第三,当“乌台诗案”发生时,有人想把自己置于死地。王安石曾经说过“如何在繁荣时期杀人”,并帮助他。他没有成为政敌,而是掉进了井里。

我不得不说,他们私下里很羡慕对方。为了互相欣赏,苏东坡去看望王安石并不难理解。当王安石得知苏东坡来拜访他时,他穿着便服骑着驴子来到船上看望苏东坡。苏东坡没有戴帽子。他很快鞠躬问道:“轼今天敢穿野装去见大首相!”王安石笑着说:“礼物是为我们这一代人设定的吗?”他们见面很开心。他们有不同的品味。

[img]346201[/img]

苏东坡的到来,让孤独的王安石突然又有了知己的感觉。两人谈诗论文,谈禅说佛,非常契合。王安石对人感叹道:“不知更多几百年,才有这样的人物!也许,在这里,王安石忍不住要求苏东坡在金陵买田为宅,两人也经常见面。苏东坡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所以有句话叫“从公已觉十年晚”。有些人认为这是礼貌的,甚至是虚与委蛇。在我看来,苏东坡可能没有这样的乡愿。如果你想和王安石打交道,你就不必远道而来。

在这个时候,他们之间没有世俗的距离。他们怎么能互相设防呢?王安石的邀请是真诚的。晚年遇到这样一个邻居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为什么要从危险的事业中吸取教训?王安石是一个有经验的人。不能说他没有说服他的意图;苏东坡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可能没有森林的想法。因此,一说即合,后来人们到了江北,仍然无法回头。

他在给王安石的信中说:“一开始,如果你想买田金陵,你必须和别人一起工作,而且比钟山还老。已经不遂了。今仪真的住了20天,日以求田。然而,成功与否还不得而知。如果幸运的话,乘船来来去去并不难……”一艘好船来来去去!如果真的成功了,苏王诗唱和,不是文坛故事!然而,苏东坡毕竟还是公家人。一时之想,望梅止渴,最后也不了了之。

人啊,太奇怪了,一边努力寻求声音和名声,一边回顾自己的路。为什么王安石不是这样呢?第二次拜访时,他写了《泊船瓜洲》,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有几座山。春风和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还给我?”人们离开了钟山,但仍然一步一步地回头看。他知道,事业崎岖,世界很困难。

[img]346202[/img]

然而,儒家的“知其不能为之”,又催促他勇于任事。与小人得意忘形不同,王安石对拜相并不欣喜若狂。当年他第一次拜相位时,曾私下与至友题诗明志:“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寄此生。虽然政事是大功业,但却不是自己的安魂之所。那么,你真正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呢?大概是在渔樵之间,诗酒之间,大概是在“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大自由中。

而且在这样的大自由中,还会有小路上的相遇和小河里的争流吗?脱离世俗的羁绊,沐浴在文化的阳光下,就会消除僵硬的对立,融化冰封的感情,就会有涓涓细流,滋润寒冷的心灵,就会有三月春阳照耀心灵的湖山。因此,与当前文化中的相互歌唱、相互尊重和相互了解相比,政治事务中的相互攻击和相互抛弃是多么荒谬和不明智。

“生活中有一个知己就足够了,世界应该同情它。”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太多的麻烦。苏东坡和王安石已经解除了过去的嫌疑,但司马光对王安石感到不安。王安石死后,苏东坡对王安石说了几句公平的话,但时间变了,没有人听;形势禁止,也冒犯了保守派——冒犯了我无法隐藏,所以,要求放手,结果越来越远,几乎不能回到中原。

若王安石地下有知,真不知会有什么感觉!


苏东坡和王安石是如何从政敌到知交的?苏东坡和王安石是如何从政敌到知交的?

,,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多近视 欧阳修与纪晓岚也在其列
  • 据《中华遗产》记载:曾经有好事者根据史料,列出了一串古代近视文化名人:有战国时期法学家韩非子,有唐代大诗人韩愈和白居...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