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曹操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作为曹魏二代之争?

曹操有很多儿子。曹丕最终能赢。曹操认可并继承自己的地位和事业真的不容易。你为什么这么说?他面前有太多的竞争对手:首先,曹派还有一个哥哥曹昂。曹昂聪明、刚毅、谦虚。曹操非常喜欢他,对他很满意。他带他出去体验。如果没有意外,曹操未来的继承人应该是曹昂。不幸的是,万城曹操的浪漫快乐不仅杀死了典韦将军,也杀死了他的长子曹昂。

[img]344973' />

曹昂死了,曹丕还是看不到希望。他有一个比他小9岁的弟弟曹冲更强大的对手。曹冲从小就很聪明。曹昂死后,曹操把他培养成接班人,但曹冲13岁时不幸去世。

[img]344974[/img]

据说曹昂和曹冲死后,应该轮到曹丕了。然而,曹操优先考虑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另一个弟弟曹植。曹植才高八斗(关于这个典故,据说东晋谢灵运很佩服曹植。他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块石头,曹子建独占八斗。”当然这有点太多了,但也可以看出曹植真的很不平凡)。虽然曹丕在这方面还不错,但还是比曹植差。与曹丕相比,曹操更喜欢曹植。他也对曹植寄予厚望。他曾经把他当作继任者,但最终为什么要放弃曹植,取曹丕呢?有几个主要原因。

[img]344975[/img]

首先,曹丕和曹植自身的原因,这是最重要的。可以说,曹操的才华和谋划在曹植和曹丕身上得到了不同的体现:曹植才华横溢,谋划不足,平时可以滔滔不绝。然而,曹植的文人有严重的习惯。他有一些问题,比如不羁和自发,但当他到达关键时刻时,他会失去链条。曹操曾经想让曹植出征。结果,喝酒的曹植心里还是喝醉了,错过了出征的时间。曹操对曹操的许多行为感到失望,因为曹操特别发布了禁酒令。

曹丕不同。他知道自己的才华不如弟弟曹植,但他赢得了曹操权谋的真传。曹丕宽容、诡计多端、善于伪装。虽然有些行为是故意的,但他可以滴水。曹操怎么能不知道曹丕的心计和行为呢?但对曹操来说,一个只会背诵诗歌,另一个有机会赢得他的真实传记。即使他再次喜欢曹植,他也宁愿选择曹丕。

[img]344976' />

第二,他们周围的工作人员不同。司马懿、陈群、吴质、朱硕四人在曹丕身边。司马懿不用说,陈群是曹魏的牛人,影响了接下来几百年的“九品中正制度”。后两个人似乎不出名,但曹丕能上位,吴质帮了不少忙。众所周知,曹操曾经出征,曹丕和曹植送行,曹植文采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吴质想出了一个主意,让曹丕什么也不说,只是哭了,看起来像是担心父亲的安全和不情愿。这是给曹操看的,也是给大臣看的。曹丕在这场比赛中得分很多。

另一方面,曹植身边是谁?一个不知道如何克制自己才华横溢、傲慢自大的杨修,丁仪和丁哥也不能成为大气。与曹丕的王子和四个朋友相比,他们做出了很高的判断。

[img]344977[/img]

@ 群臣的态度。曹植虽然受到曹操的喜爱,但大部分朝中大臣都倾向于曹丕,甚至明哲保身的贾诩也明确支持曹丕。

[img]344978[/img]

第四,曹昂已经死了。当时曹丕是长子,很容易改变。贾旭说:“我在想袁绍和刘彪。”曹操忍不住不考虑立曹植的后果。

[img]344979[/img]

第五,与曹植相比,曹丕在军中的基础比曹植深得多。曹真、夏侯尚等曹魏宗室第二代中坚人物与曹丕交朋友。

曹丕有一个优越的人应该知道如何计划和计划;他周围的官员很有权势,得到了朝中和军队大多数人的支持。他也是长子。这就是曹操最终放弃曹植选择曹丕的真正原因。事实上,曹操的选择没有错。当时,世界仍处于纷争之中。显然,阴谋比天赋更重要。曹植的失败一点也不冤枉。


为什么曹操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作为曹魏二代之争?为什么曹操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作为曹魏二代之争?

,,,,,,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解密:诸葛亮策划了小乔和曹操的绯闻?
  • “东风不和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这首诗只是一个假设,东风终于和周郎便,三国时期的大美大乔小乔。它没有被曹操锁...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