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截击战。孙膑在战争中避实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术,成为2000多年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img]344086[/img]
公元前445年,魏率先强大。在军事上,魏王加强了军备,提高了战斗力,使魏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附属国卫国,迫使卫国依附赵国。魏国得知后,立即派庞涓将领8万大军攻打赵国。
[img]344087[/img]
此时赵国还很弱,于是立即向同盟国齐国求助。
自西周以来,齐国一直是一个大国,也想扩大自己的领土,同时赵国也是自己的盟友,看不见死亡。
于是齐王接受了段干朋的一石三鸟之计,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攻打襄陵,牵制魏军;一路由田忌、孙膑带领,救赵国。
田忌本来想直接带兵赶到邯郸,救赵国。
但是孙膑却认为,魏国现在精锐尽了,首都大梁肯定兵力不足,如果直接攻击大梁,魏军肯定会从赵国撤军。
田忌立即采用了“围魏救赵”的战术。
魏国已经攻下邯郸,但突然听说首都大梁被齐军包围,魏军立即回去救援。因为敌人轻,庞娟放弃了行李,迅速带人回来。
孙膑预料魏军一定会经过桂陵,于是提前派出主力部队在那里设伏。
最后,魏军被齐军成功伏击,伤亡一半以上。魏国灭赵一年多后也功亏一篑。
这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为“桂陵之战”,即后人在兵法三十六计中看到的“围魏救赵”。
[img]344088[/img]
桂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受到历代军事将领的欣赏。即使几千年后,它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截击站,孙膑的【围魏救赵】战略至今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