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毛泽东对朱元璋的评价是:“自古以来,能君就没有李世民的右手,其次是朱元璋的耳朵。”朱元璋自己也很强大。他手下还有一个可以与诸葛亮媲美的角色,那就是刘伯温。
[img]343200[/img]
刘伯温和诸葛亮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军事水平高,文学才华高,阴阳术数熟悉。他们都是军师,一个辅助刘备三分天下,一个辅助朱元璋统一国家。他们都留下了预言后代的书,诸葛亮留下了《马前课》,刘伯温留下了《烧饼歌》。可以说他们在民间地位很高,都成了神人。
说到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真是令人讨厌。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一直觊觎地大物博的中国。中日之间第一次以国家实体作战是在唐代。这场战争发生在663年。当时,唐朝、新罗联军与日本和百济联军在白江口进行了一场水战。在这场战斗中,唐朝水军击败了军队和船只数倍于自己的日本水军,所有的日本战舰都被烧毁了,杀死的日本人都很害怕。他们不敢染指朝鲜半岛一千多年,也不敢大规模骚扰中国几百年。
[img]343201[/img]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使臣到日本、高丽等国家,一个是通知这些附属国家,现在中原皇帝不是蒙古元,而是明朝,让他们贡献,日本是命令他们解决日本海盗问题,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战争时期,袭击中国沿海地区大多是南北朝战争失败的封建日本浪人,是一群流氓和海盗,趁着元末明初中国战争连年洗劫沿海地区,被称为日本敌人。
没想到朱元璋派了七个使臣,只有两个回来了。几个使臣到达日本后,把国书递给了当时的怀良亲王。怀良亲王是个武术家,也是靠战功打出来的。在旺盛时期,没有人接受。当他们看到朱元璋写的国书,要求他们去朝贡时,他们立即杀死了五个使臣,另外两个关闭了一段时间,把他们放了回去,两个使臣回去向朱元璋报告情况。刘伯温站出来劝朱元璋不要急着打日本,并分析了朱元璋的情况。
首先,朱元璋刚刚建立了明朝,全国还没有稳定下来。人们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现在他们征兵打日本。毕竟,他们穿过茫茫大海,不像陆地那么简单。最近,蒙元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都以重伤失败告终。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只有木船,天气不准确。蒙元铁骑两次都输在台风手里。远处有杨迪皇帝三征高句丽,间接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李世民也多次征求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才摧毁高句丽。这仍然是高句丽与唐朝的土壤接壤。
第二,明朝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日本只能小规模骚扰明帝国。北元的残存势力仍然是明朝最大的敌人。虽然元朝灭亡,但蒙元势力跑到草原躲起来,一直想着南下。如果朱元璋真的发兵攻打日本,蒙古人肯定会趁机发兵攻打朱元璋的巢穴。
第三,日本只是一个岛国。在古代中原人眼里,海外都是野蛮人,从来没有开化过。日本是一个荒芜的小国,即使明朝奠定了日本,对明朝也没有多大价值。
[img]343202[/img]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清朝康熙建立台湾后,对是否留在台湾也存在争议。这是因为古人对海洋和岛屿重要性缺乏了解。一般来说,他们花国家去战斗,不一定能战斗。如果他们战斗,他们可能无法保持它。保持它不好。朱元璋不是一个喜出望外的人,头脑清醒。明朝成立后不久,他实施了与人民休息的政策。听了刘伯温的劝阻后,他放弃了攻打日本的计划。晚年,他还将日本纳入“不征之国”的行列,以防后人傲慢轻率地用兵,造成劳动、人民和金钱的灾难。
为什么刘伯温会阻止朱元璋摧毁日本? 主要是打下来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