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虞国和吴国的地位差距这么大,也是诸侯国?

都是吴太伯的后裔,为什么虞国是公爵,而吴国只是子爵?今天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商朝推翻后,周王室分封天下八百诸侯,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

在人们的印象中,公爵比子爵高贵,所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必然会有很大的不同。奇怪的是,作为吴的第五代君主,周章只被命名为“子”爵;周章的弟弟于仲,余国的先驱,被命名为“公爵”。

两人都是吴太伯之后,为什么身份和地位差别这么大?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看周朝的爵位制度。

大多数人认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其实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

严格来说,西周时期只有四个头衔:公爵、候爵、伯爵和男爵。公爵是一个荣誉的名字,前王室的后裔可以称之为“公爵”,所以西周有八个公爵。

侯是武官的一种尊称,后来演变成诸侯的称呼;伯是家族领导人或地方领导人常用的称呼。西周时期,侯伯有时可以混用,没有人比任何人都高贵。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地方诸侯崛起。据《史记》记载,“政由方伯”。这里的“伯”是老板的意思。这一时期的“伯”比“公侯”更受欢迎。

大多数人认为“公爵”比“伯爵”强,这是战国后的文献记载。男爵属于小首领的称号,古籍中有子男为一等之说。

至于子爵,对象一般指蛮夷。西周时期,周天子强大,不需要分封子爵。然而,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国有一个“子爵”,以便与蛮夷沟通。

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朝的子爵是一个贬义词,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象征。

因此,虞国被称为“公”很容易理解,国君虞仲是吴太伯的后人,没有他的让步,就没有周文王。

根据同样的理论分析,吴国君主周章是于仲的哥哥,也是吴太伯的后人。为什么他只被称为“子”爵?承诺很简单。吴国是蛮夷。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春秋跨度约320年。

《左传》中吴国首次出现的记载是鲁宣公八年,即公元前601年,此时春秋已走过一半。

[img]341502[/img]

但随后吴国再次沉默,直到18年后,公元前584年,吴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今年吴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原霸主晋国派使者到吴国,这个人就是巫臣。

当时晋楚争霸100多年,双方都筋疲力尽,无法在正面战场上战斗。

然而,为了继续给楚国施加压力,晋国决定开辟敌后战场,于是吴国就有了巫臣之旅。

据《史记》记载,“楚之亡大夫沈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

[img]341503[/img]

巫臣来到吴国时,还带来了30辆兵车,临走时留下了吴国的一半。

同时,它还被送给吴国弓箭手和御者,教吴国人如何驾驶和射箭,以及吴国人的战斗阵列。

据《左传》记载,“巫臣请使于吴,...以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

这个记录是什么意思?巫臣来之前,吴国不会射箭,不会开车,不会战斗。换句话说,吴国还处于无知状态,没有开化。

事实上,还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史记》中记载的“吴太伯奔吴”是假的。

第一,周和吴相隔三千里,当时几乎不可能一个人从宝鸡走到苏州;

二是“吴”与“虞”相似,经常互相借用;

三是《左传》中宫之奇劝虞公的话,确认了太伯、虞仲是虞国祖先。


为什么虞国和吴国的地位差距这么大,也是诸侯国?为什么虞国和吴国的地位差距这么大,也是诸侯国?

,,,,,,

  • 周武王姬发是怎样死的?姬发生平简介
  • 周武王,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

  • 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有哪些?
  • 主要诸侯国资料表国名起讫年代亡于何国姓氏秦国前10世纪-前206年汉朝嬴姓秦氏楚国前1042年—前223年秦国芈姓熊氏田齐前386年—...

  • 周以[专利]治民: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
  • 中国的确切年龄是共和国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前的841年。今年,召公与周公合作,共同掌管周王的权力,处理国家政府。在此之前...

  • 周文王姬昌早年有着怎样的经历?姬昌生平简介
  • 1、勤于政事 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 相传西伯...

  • 揭秘:周平王的东迁和春秋战国的形成有何关系?
  • 在周朝八百多年的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西周灭亡,又由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一个东周时代。至于东周时期,在历史又通常...

  • 解密:周朝始祖弃为何三次被母亲狠心抛弃?
  • 那是在上古“三皇五帝”时的帝喾(ku)时期,作为部落联盟酋长的帝喾,迎娶了炎帝后裔有邰(tai)氏部落的女儿姜原。 帝喾一生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