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纪末,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出现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迦太基是著名的军事指挥官汉尼拔。
汉尼拔(前247-183年)是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是第一次“布匿战争”。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战争。
[img]340187[/img]
汉尼拔从小就经历过战争训练。9岁时,他的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后,他必须成为罗马的敌人。年轻的汉尼拔在25岁时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但在父亲的培养下,他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军事才华横溢的人。由于从小跟随父亲,经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练,他有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勇气,善于用兵。平时,他过着简单的生活,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带头,深受士兵的支持。有人曾这样描述他:“没有一种劳累能使他身体疲劳或精神抑郁。他也能忍受酷暑或严寒。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他总是把别人远远落后,第一个投入战斗,战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他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制定了古代战争史上罕见的周密详细的作战计划,还秘密派出了许多秘密使者,争取对罗马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一边。汉尼拔完成了对罗马人的一系列战斗准备后,决定迫使罗马人先向迦太基宣战。为此,他首先攻击了罗马的西班牙盟友富有的萨贡姆城。
[img]340188[/img]
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迅速派使者到罗马求助。罗马元老院警告汉尼拔,但汉尼拔指责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匿战正式开始。
罗马人计划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从西西里攻击迦太基地;一路从西班牙登陆,以遏制汉尼拔的军队。然而,汉尼拔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军,冒着巨大的危险率领军队,穿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这给罗马军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罗马军队措手不及,所有的作战计划都被打乱了。
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军队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障碍。只用了33天就越过了冰雪覆盖、陡峭的山脉、恶劣的气候和平滑的阿尔卑斯山。经过这段极其艰难的旅程,汉尼拔由9万步兵、12000骑兵和几十个战斗形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000多个没有马的骑兵和一个战斗形象。内阿尔卑斯山居民不久前被罗马人征服,他们讨厌罗马统治者,@ 当汉尼拔军队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投奔,汉尼拔获得了足够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修复,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击败罗马部队。这场胜利使许多徘徊在观望之中的高卢人转移到汉尼拔部队。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埋伏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将近3万名罗马军团引入三面环山。在面对湖的峡谷中,汉尼拔的军队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里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5000人阵亡,数千人被俘,只剩下6000人冲出重围,逃到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士兵追赶不舍,罗马士兵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投降。汉尼拔不同地对待俘虏,命令罗马士兵戴上枷锁,立即释放意大利人,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
汉尼拔注重利用罗马和意大利联盟之间的矛盾,以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形成了反罗马联盟。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战争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8万步兵和6000骑兵,而汉尼拔只有4万步兵和14000骑兵。经过12个小时的激战,罗马军队大败,损失了7万多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了不到6000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汉尼拔在公元前196年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措施遭到了贵族寡头的强烈抵制。他们向罗马政府起诉,诬陷汉尼拔发动新的反罗马斗争。他们想借此机会伤害汉尼拔。迦太基政府已经屈服于罗马,准备用汉尼拔换取罗马人的青睐。汉尼拔无奈之下,连夜逃离家乡。罗马人拒绝留下后患,跟踪追捕。公元前183年,汉尼拔在异国他乡服毒自杀,无路可逃。
汉尼拔足智多谋,学识渊博。抱着拳拳爱国的心,本该做出更辉煌的伟大事业,却落下了悲惨的结局。可惜生不逢时。
为什么汉尼拔足智多谋,最后的结局却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