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280年)是汉晋之间的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宰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名“魏”,历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刘备221年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孙权229年称帝,定都建邺,国名“吴”,史称东吴。赤壁战争期间,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司马懿逐渐控制了曹魏后期的实权。
263年,曹魏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名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期完全结束,280年晋灭东吴。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鼎立的历史阶段,还有一个燕国。公元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设立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章,给游牧少数民族加封晋爵,引诱鲜卑人入侵曹魏北方。所以,问题来了,三国时期,明明还有一个燕国,为什么不叫四国而叫三国呢?
一
[img]338059[/img]
@ 除了三国,割据辽东公孙氏无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早在东汉末年,公孙度就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在群雄争鹿中原时,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子公孙康继承了建安九年(204年)的病逝。父亲去世后,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首级献给曹操,被崇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在公孙康去世后,由于二子年幼,公孙恭继任。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夺叔孙恭位,被魏明帝崇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对此,在笔者看来,公孙氏虽然长期割据辽东,但大多数时候,公孙氏都向曹魏屈服。
相应地,孙权也屈服于曹魏。然而,蜀汉和东吴在大多数时候都在与曹魏作战。曹丕称帝后,孙权派使要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于禁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给孙权九锡,封为吴王、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然而,孙权屈服于曹魏,只是为了对抗蜀汉。夷陵战败刘备后,孙权不把魏文帝曹丕当回事。就辽东公孙氏而言,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然后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
二
虽然公孙度在不断扩大实力,但公孙度并没有直接与曹魏竞争,更不用说称王甚至称帝了。父亲去世后,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首级献给曹操,被崇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在曹操消灭袁绍势力的过程中,公孙康主动向曹操示好,表达了臣服的态度,比如愿意接受汉献帝刘协册封的官职和头衔。当时曹操还有很多诸侯要处理,也愿意维持辽东的现状,没有继续征求公孙康。
[img]338060[/img]
换句话说,偏离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公孙氏长期分离辽东的重要原因。在公孙康之后,公孙渊被魏明帝崇拜为烈将军,辽东太守。后来派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派万名甲士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的讨伐,于是把吴使首送到洛阳,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对公孙渊来说,虽然最终背叛了曹魏,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向曹魏屈服。而我们所说的三国鼎立,是魏蜀吴三方是各自割据的一方,而不是长期臣服于某一方。
三
另一方面,尽管公孙渊建立了燕国,并自称燕王。然而,燕国的存在时间仍然太短,这已经成为没有人称之为四国鼎立的重要原因。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睿派幽州刺史无丘节等人携带书信印章征召公孙渊。听到这个消息,公孙渊立即发兵,在辽隧阻击不丘节,并与之展开激战。看到形势对自己不利,无丘俭退兵。公孙渊在击退无丘节等人时,明显膨胀了,甚至认为自己的实力被高估了,曹魏也是如此。@ 同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还设立了百官。所有这些,无疑都突破了曹魏的底线,于是魏明帝曹睿派出了当时的王牌司马懿去攻打燕国。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召回太尉司马懿,命令他率兵4万元攻打公孙渊。六月,部队抵达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佐等率步,共骑了1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沟20多里。于是司马懿领兵直奔辽隧城下,挖沟。碰巧连日大雨,30多天不停,辽水飙升,司马懿的运输船可以直接从辽口到辽隧城下。雨一停,司马懿立即在城市周围堆起了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接向城市发射。在身经百战的司马懿面前,公孙渊自然无计可施,很快就被包围了。
[img]338061[/img]
四
@ 不久,公孙渊全军崩溃,他和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名骑兵突破东南。司马懿军队在后面追赶,杀死了公孙渊的父子。因此,公元237年成立的燕国,仅仅一年左右就被司马懿淘汰了。相应地,魏蜀吴三国在三国中的存在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如果公孙渊能打退司马懿的进攻,甚至让燕国存在几十年,也许三国真的不叫三国,而应该叫四国。
此外,从公孙度到公孙康,再到公孙渊,尽管辽东公孙氏经历了许多主人。但地理位置偏离中原地区,导致公孙氏很少参与中原诸侯的较量。换句话说,魏、蜀、吴之间几乎没有公孙。这就像战国时期。虽然除了战国七雄,还有卫国、鲁国、宋国、巴国、蜀国等诸侯国,但影响力太小,这些诸侯国自然无法与战国七雄平起平坐。至于中山国、越国和宋国,它们确实有很好的实力,但这些诸侯国在战国中期就被摧毁了,不能与战国七雄同名。同理,对于存在时间只有一年的燕国来说,显然无法与曹魏、蜀汉、东吴相比。
三国时期,公孙渊建立了为什么燕国没有被瓜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