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高平陵之变会成功?曹操的老部下在干什么?

十年前(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开始军事政变,控制京都。从那时起,曹魏的军事权力就落入了司马的手中。这是许多读者更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读者们将一起理解它!

东汉末年,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王子中的妾,以佐助曹丕。魏文帝曹丕临终时,司马懿和曹真被命令为辅政大臣,辅助魏明帝曹睿。魏明帝曹睿时,司马懿多次迁往将军、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崩溃,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托孤幼帝。在过去的十年里(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爽陪曹芳从洛阳到高平陵扫墓,开始军队控制首都,从而摧毁了曹爽及其党羽,篡夺了曹魏的权力。

[img]337045[/img]

值得注意的是,当司马懿发动兵变时,曹操的老部下几乎漠不关心,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站在曹爽将军一边,甚至在曹操之前的老部下,如蒋济也在帮助司马懿。那么,问题是,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变革时,为什么曹操的老部下都漠不关心呢?换句话说,曹操的老部下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帮助曹爽呢?

@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曹操死于公元220年,尽管曹操的许多老部下都比曹操年轻。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仍然在高平陵之变爆发前去世,这自然无法帮助曹魏宗室曹爽。例如,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乐进于218年去世,禁于221年,张辽于222年去世,徐晃于227年去世,张合于231年去世。五子良将作为曹操一手提拔的武将,自然忠于曹魏。如果他们在公元249年之前没有去世,那么五子良将自然会站在曹爽一边,至少不会对司马懿的军事变革漠不关心。

在曹魏的五位好将军中,张和是最后一位死去的将军。对张和来说,他的被杀与司马懿有一定的关系。在太和五年(231年),张和被司马懿逼着追赶蜀军,追赶木门,死于中箭。张和死后,司马懿在曹魏军队中失去了强大的制衡力量。如果张和能成功地活到公元249年,即使他没有掌握真正的权力,他的威望和资格也足以让司马懿害怕。

[img]337046[/img]

与此同时,除了曹魏的五位好将军外,曹操提拔的曹和夏侯将军基本上在公元249年之前就去世了。在夏侯家族中,夏侯元于公元219年被蜀汉黄忠杀害,夏侯敦在曹丕登基后去世。在曹家族中,曹仁早在公元223年就去世了。至于曹休和曹真,他们分别于公元228年和公元231年去世。

在这方面,在笔者看来,曹休、曹真、夏侯敦等人不仅在曹魏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战场上也有着悠久的斗争经验,比曹爽丰富得多,@ 在高平陵的变化中,如果曹爽被曹休、曹真、夏侯敦取代,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改变。对曹操谋士文臣来说,荀奘、荀攸、郭嘉、贾诩、陈群、程昱等,基本上都是在公元249年之前去世的。当然,在高平陵之变中,曹操还有一些老部下还活着,甚至位居朝廷重臣。

在高平陵的变化中,蒋济、王观、高柔等老臣直接支持司马懿。至于曹操的老部下,如孙礼、郭淮,他们往往保持中立。但在司马懿起兵造反的背景下,保持中立可谓暗中支持司马懿,至少不倾向于帮助曹爽。在我看来,曹操老部下之无动于衷或支持司马懿的主要原因是曹爽,这就是所谓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重,任命曹爽为将军,假战,都督中外军事,记录书事;曹芳把王子交给曹爽和司马懿。曹芳即位之初,曹爽与司马懿讨论了一切。但来曹爽听从亲信丁静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兵权。更重要的是,曹爽不仅排斥司马懿,还排斥和压制其他曹魏老臣。此外,曹爽的饮食、车马和衣服与皇帝相似。他还率领军队攻打蜀汉,造成严重打击。曹爽在曹魏上下都失去了支持。

[img]337047[/img]

@ 曹爽掌权期间,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借此机会免去蒋济原掌管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任命二弟曹羲为中领军;曹魏少府的三个尚方御府里有许多珍贵的玩物,曹爽经常要求取用,但又怕王观守法不阿,最后将王观调任为太仆;魏明帝曹睿临终时,曾特意留下孙礼帮助曹爽,孙礼为人诚实正直,但是,曹爽认为他帮助自己有多不利,于是让孙礼改为扬州刺史。曹操的老部下是孙礼、蒋济、王观等人。

然而,曹爽将军不仅没有吸引这些老大臣,而且拒绝和压制这些老大臣,鼓励这些人要么支持司马懿,要么对高平陵的变化漠不关心。例如,在高平陵之后,孙李被司马懿调回朝廷,所以孙李自然支持司马懿,而不是曹爽。至于曹操的老部下蒋济,他帮助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时劝说曹爽,促使曹爽最终放弃抵抗。而相对低调的王观,在高平陵之变时被司马懿任命为行中领军,占领曹羲的军营,接管其军队。综上所述,高平陵变化爆发时,曹操的许多老部下都去世了。至于仍然活着的老部长,曹爽的逆行倾向于支持司马懿,这意味着曹爽已经叛逆,他的失败自然是合乎逻辑的。


为什么高平陵之变会成功?曹操的老部下在干什么?为什么高平陵之变会成功?曹操的老部下在干什么?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