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坚持不南迁。他的信心是什么?让我们看看感兴趣的读者!
[img]336417[/img]
3月19日,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很多人都熟悉这段历史。然而,这里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在崇祯帝殉国之前,明朝在南方有数百万军队,在南京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南迁?
事实上,有人在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月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明朝面临的形势已经很危险了。北方后金步步接近山海关,内地农民军再次成为燎原之势,官兵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有官员建议崇祯皇帝此时要去山东祭孔,然后南巡南京。当然,祭孔和南巡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白了,北京受不了。皇帝赶紧逃到南京陪都!
当时崇祯皇帝也知道明朝面临的情况,@ 他对南巡的提议也很感兴趣。然而,朝廷的一群东林党大臣坚决反对。他们提出的理由自然是正义和严格。例如,天子应该守卫首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能逃脱。崇祯是一位死去的皇帝。你可以说服他南巡。如果你说他逃离了首都,他的脸怎么能挂起来?
提出南迁建议的大臣们建议王子去南京,因为皇帝不能离开。但崇祯皇帝现在不高兴了。如果王子去了南京,如果北方形势紧急,南方大臣就会把王子带到位,不管他的老子是死是活,那时都会很冷。这种事情发生在宋朝。因此,南迁事件没有以下内容。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2月初二,李自成率领主力誓师东征北京。这时,如果崇祯皇帝决定南迁,他还有足够的时间。然而,皇帝和大臣们仍然在争论是否离开,这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崇祯皇帝要顾全面子,不坚持南迁,也有他的信心。@ 北京城固若金汤,在明朝历史上多次被敌人包围,但最终都能化险为夷;@ 北京周边有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昌平、密云,共有六个军镇,其中驻扎着战斗力强的边境官兵。如果李自成的军队敢于入侵京师,那么李自成就可以在北京外围一举歼灭。
然而,崇祯皇帝这次完全失去了计算。@ 出乎意料的是,李自成的进军速度如此之快。仅仅一个月后,李自成的军队就离北京很近了。此外,李自成还派兵截断了崇祯皇帝南逃的路线。现在崇祯没有面子也走不动了。
@ 在崇祯眼里,战斗力强的守边官兵此时已不堪一击。大同、宣府、昌平三大军镇官兵举城投降。崇祯皇帝急于将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密云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带入京勤王。结果,辽东总兵吴三桂带兵缓慢行军。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他不能从马上摔下来受伤。虽然密云总兵唐通带领军队,但在开始前全军投降。
@ 崇祯皇帝认为北京的情况如何?李自成的农民军于3月17日抵达西直门,开始攻城。19日凌晨,内阁首辅魏藻德和部长张锦彦主动打开大门,迎接李自成进城。崇祯皇帝绝望地上吊自杀。
崇祯皇帝坚持不南迁。他的信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