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十六国时期冉魏开国皇帝,果断敏锐,以勇敢著称。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
冉闵原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他的父亲冉良。赵石勒打败陈午,俘虏了冉良。当时冉良才十二岁。石勒让石虎把冉良当养子,改名为石瞻。
石瞻生下冉闵,赵政权跟随父亲的生命。冉闵从小聪明果敢。石虎非常爱他,经常呆在身边,把他当成自己的。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力能杠鼎,勇敢善战,能谋善断。
公元338年,石虎派兵攻打昌黎,赵军大败。所有的军队都扔掉了盔甲,匆匆逃走了。冉闵只有一支军队赢了,所以冉闵的名声显而易见
赵皇帝石虎去世后,王子石世就位,刘太后和总理张豺操纵权威,朝纲混乱。冉敏等人鼓励石遵发动政变,带领军队进入叶城,杀死张豺,废墟石世,并将石遵改为皇帝。
起初,石遵为拉拢冉闵,曾对他说:“努力吧,事成后,我封你为王子。”石遵称帝后却立自己的儿子石衍为王子。
[img]335613[/img]
冉闵很失望。当他自以为是高中一年级的时候,他帮助石遵当了皇帝,但他为他卖掉了他,所以他很怨恨。石遵也感受到了他的不满,略微夺走了冉闵的军事权力。
石遵召义阳王石鉴等进宫,企图杀冉闵。石鉴出宫后,偷偷告诉冉闵石遵的阴谋。冉闵立即劫持了李农和右后卫王基,带领30名士兵在如意观上攻打石遵,并在昆华殿杀死了他。
石遵死后,石虎的第三个儿子石鉴是皇帝,任命冉闵为将军,领导一切兵事。石鉴生性多疑,暗中派亲信暗杀冉闵、李农,未能成功。冉闵将石鉴软禁在宫中。
此时,后赵的政权已基本落入冉闵手中。此时,如果张亮、陈平等顾问得到帮助,远近攻击,做好内外交工作,也许他们可以建立一些霸权。然而,冉闵任性,缺乏策略,几个错误的决定埋葬了他的冉魏政权。
一、滥杀胡人
冉闵控制赵政权后,孙伏都、刘泰带领三千羯兵进入叶城。冉闵、李农派兵灭反贼。
冉闵大开城门,发出命令:“留下与官同心的人,让不同心的人分开。”于是胡羯在城里一个接一个地逃走了,城外的汉人带着家人的口逃进了城里。
冉闵开始明白胡人不可用,并下令通知城内外汉人,斩胡人,加官三级。于是一天之内,成千上万的胡人被杀。
冉闵亲自派军队屠杀逃跑的胡人,无论男女,甚至一些鼻梁高、胡须长得像胡人的汉人也被杀。被杀者达到20万,血流成河,场景可怕。
由于冉闵屠杀胡人没有什么不同,他反对鲜卑、地、羌、匈奴的胡人部落。鲜卑慕容、地傅、羌姚等胡人势力纷纷举兵讨伐冉闵,使冉闵处于四面楚歌、孤立无助的境地。
[img]335614[/img]
二、过早称帝
公元350年,司徒申钟、司空郎田等48人尊冉闵为帝,冉闵于邺城南郊[jiàn]登上皇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历史称冉魏,恢复冉姓。
听说石鉴已死,冉闵侵占皇位,赵各诸侯纷纷自立为王,举兵讨伐冉闵。
冉敏一直鄙视东晋政权,他派使者给东晋政权说:“叛逆的胡人扰乱了中原,现在他们已经被摧毁了。如果你能一起战斗,你可以派军队去。”
然而,东晋政权并没有理会他的要求,静静地看着冉魏新政权的崩溃。
东晋司马氏政权一直被视为中原正统。即使傅坚统一了整个北方领土,他也只敢称秦王。即使是傲慢的石虎,也被称为大赵王15年,直到他去世才敢称帝。慕容燕国南下攻打冉魏,只敢打着晋朝燕王将军的旗号。
然而,冉魏的政权基础不稳定,四面树敌,君臣离心。他敢在附近当皇帝吗?这时,他向东晋政权请求支持,但语气极其傲慢,居高临下。当然,东晋政权不会同意。在东晋政权看来,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位皇帝。当然,没有出兵援助的动力。
[img]335615[/img]
三、杀“乞活军”首领
冉魏政权成立后不久,冉闵就找到了杀害李农和三个儿子的理由,因为他害怕“乞活军”首领李农。
北方的“乞活军”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自西晋政权经历“八王之乱”以来,世界一片混乱,中原出现了许多流民。为了生存,这些流民不得不到处流亡,有时聚集在一起形成武装力量。
在“乞活军”中,不仅有无家可归的人,还有落魄的贵族和失势的高官。然而,当他们进入“乞活军”时,他们都是乞求食物和生活的人,他们都是在乱世中生存和生存的人。
李农领导的“乞活军”是冉魏政权的重要军事力量。在胡羯座的政权中,冉闵是一个不同的人,不仅是名义上的石头,也是汉人,也是乞活军的支持者。
冉闵在李农的帮助下,击败了石冲、杀石遵、杀石鉴,避免了无数次暗杀,他们其实已经成为唇亡牙寒的盟友。
然而,冉闵的气量很小。为了个人杀害李农一家,所有“乞活军”的士兵都心寒,士兵离心离德。冉闵战败后,所有曾经支持他的力量迅速瓦解,可见冉闵的不受欢迎程度。
为冉闵献上一计
事实上,冉闵不必走向灭亡,如果有张良为他提出建议,制定战略规划,他就可以走向康庄大道。
杀石鉴后,他迅速向东晋政权修书,作为将军,表明了自己的归顺之意,并强调了自己的汉族血统。
[img]335616[/img]
与此同时,玉玺也打得很好。自从石勒摧毁西晋政权以来,玉玺一直是后赵的收入。现在它掌握在冉闵手中。封建皇帝一直重视玉玺的传国,并将其视为合法统治世界的象征。
如果冉闵果断放弃与慕容鲜卑的决战,派兵坚守叶城,派人传国玉玺到东晋求助。这个时候,东晋不需要真正派兵,只需要口头承诺。如果冉闵再次向南挥手,他的情况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冉闵只要驻扎在彭城和广陵,他的棋就会完全活下来。由于此时东晋政权得到桓温的控制,建康城的学者家族早就对他不满意了。此时,冉闵将成为各种势力的人物。
因此,朝中大臣必然会游说司马氏赦免冉闵的不敬罪,并以冉闵献玉玺的功绩,或许会给他一个刺史的名字,承认他对江淮地区的控制。
这时,冉闵只需要等待机会,等待桓温与朝廷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出兵勤王,趁机入驻建康,威胁天子命令诸侯,号令江南,然后北伐,恢复中原,恢复华夏。
这样,他就有可能成就一番霸权,在历史上争取“南魏太祖武帝”的称号,那么《二十四史》和历史教科书怎么能忽略他的存在呢?
冉魏的创始人冉闵亲自埋葬了冉魏政权的几个错误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