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姬念(公元前1055-1021年)。姓姬,名念,周武王之子,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成为国王。继位时,周成王年轻,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创建了新都洛邑、大封诸侯,命周公东征,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在公元前1021年去世,享年35岁。在周成王及其子周康王(姬钊)统治期间,社会稳定、人民和睦、“犯错40多年”被称为成康之治。
基本资料
周武王的儿子。武王在位四年后,“天下闻武王崩溃而扳”。当他成为国王时,他还年轻。周公姬旦拍摄政治,引起了管叔、蔡叔和霍叔的不满。他制造谣言说,周公想篡夺王位,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召集公众也对此表示怀疑,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三监之乱”。
三年后,周公率兵东征,管叔自杀,蔡叔被囚禁,夺商、卫、李、四国封地。七年后,周公还政于成王,周公担心成王贪图安逸,写了一篇文章《无逸》。前1021年,周成王去世,享年35岁,王子姬钊即位,是周康王。
成王年轻即位,不能执政。他的叔叔周公旦(武王弟)为了避免诸侯反叛,自己摄政当国,稳定大局。关叔、蔡叔不信任周公,与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周公奉王之命东征,平定叛乱。成王长大,亲自掌权后,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命令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成为东周都城。成王还命令周公制作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为西周王朝奠定基础。周公和召公率师征服淮夷和淮夷北部的奄奄一息,进一步扩大了统治范围。成王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繁荣。成王及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朝的繁荣时期。
后人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及其子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40多年无刑罚。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成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42年至前1021年。
帝王生平
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叔周公怕诸侯叛周,于是亲自摄政。《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亡,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成王时,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自陕(今河南陕县)以西诸侯由召公管理;自陕以东诸侯由周公管理。成王秉承武王之志,为西周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公协助成王执政七年,终于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他还制定了一套周朝的规章制度。周成王满20岁时,周公将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七年来,周公全心全意地协助成王,管理国事,但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位!此时,虽然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为殷侯,但他被周朝监视,感到非常不自由。他迫不及待地想在周朝陷入内乱,恢复殷商的王位。他与关叔叔和蔡叔叔串通,联系了一批殷商的老贵族,煽动了东夷的几个部落,制造了叛乱。
因此,经过三年的努力,周公终于平息了武庚的叛乱,杀死了带头叛乱的武庚。当管叔叔看到武庚失败时,他觉得自己没有看到他的哥哥和侄子,所以他上吊自杀。周公平定了叛乱,改变了霍叔的职责,并对蔡叔进行了军事指控。
此外,在这场战争中,大量商朝贵族成为俘虏。他们反抗周朝,称他们为“顽固的人”。周公觉得让这些人呆在原来的地方不放心;同时,他觉得浩京在西边,控制东部广大中原地区非常不方便。他在东部建了一座新的首都,叫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把殷朝的“顽固人民”搬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之后,周朝有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也叫宗周;东部是洛邑,也叫周。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成王定位为前1042年至前1021年。从周成王到儿子周康王,大约50年前后,是周朝强大统一的时期,历史上被称为“成康之治”。
周成王姬背诵简介 周朝开创了一代成康之治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