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二位皇帝朱云文(1377-1402年)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因为皇太子朱彪先去世,他以皇太孙朱云文为皇位。第二年的新年号是建文。在位四年。丧所不明。朱云文出生在太平世界,没有创业的困难,在位时间短,在国家没有重大成就。
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理论,改变了朱元璋严政苛刑,“以仁政化民”。改变法律,纠正洪武年间的冤案和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比洪武年间减少2/3。免除各地拖欠租税,救灾济民。政府命令民间卖子为奴隶赎身。余田均与平民限制僧道占地数量。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接一个地觊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被迫采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模仿西汉初年削藩的策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削夺了五位亲王。诸王不愿意就范,尤其是朱迪(朱元璋第四子),一个早就有实践野心的燕王,在做好充分准备后,以朱黄、齐“靖难”为名,以“恢复祖先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战”。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持续了四年。最后,由于太监的作内应,守京(南京)金川门的指挥官李景龙和顾王朱勋开门迎敌,燕王兵入京师。当时宫中大火冲天,燕王清宫三日未找到建文帝的尸骨。朱棣一朝,不断追寻建文帝的下落,从未消失,最终成为历史的谜团。说建文帝被宫中大火烧死;说建文帝率臣下9人,从宫中地道逃跑后,砍发易服为僧,皈依佛门,云游天下,不知所终。
明初没有头衔,南明弘光年间追求惠宗让皇帝,清乾隆追求“恭闵惠皇帝”。
明朝建文帝朱允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