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采用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方式:一是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掌握国家手中的货币制造权。二是统一通行上币黄金和下币铜币两种货币。以“易”为单位改黄金,一易为二十二。铜币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了铸金币的“半两”二字。铜钱形状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流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再充当货币,中国一国的货币在秦朝是二等的;黄金以易名为上币;铜币读了一半,重如它的文字,就是下币。珠玉、龟贝、银锡是装饰宝藏,不是硬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时铸造的标准为半两美元。根据目前的出土资料,可以概括以下特点:(1)钱重半两泰铢,即12泰铢,共7.8克,一般在8克左右,钱径在3厘米以上;(2)钱文属于秦小篆,字形宽阔,笔划方折规范;(3)制作精良,周围流动的铜已经磨损。
秦始皇统一货币制度后,“半两”货币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半两”钱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字分别列在穿孔两侧,钱文凸起。据说是李斯总理创作的,布局严谨,笔划方折,雅卓刚健。“半两”钱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刚柔并济,静态结合,达到对称平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半两”钱的造型极具政治色彩,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吕氏春秋·圆道》:“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立天下。为什么说天道之圆也是,精气一上一上,圆周复杂,没有稽留,故称天道之圆;为什么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型都有分职,不能相为,故称地道之方,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秦朝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命运,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规定使用哪些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