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都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朝的替代。清河原籍房氏。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做过燕国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现在济南市历城区属于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齐郡。从此,房彦谦一直把历城当作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200多年来,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是政府官员。房彦谦的曾祖父是齐县和平原县的太守,而他的祖父是南宋的太守。他的父亲从州长(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开始,并担任县长。
个人简历
家族背景
大家族的文化影响和动荡的政治变革铸就了他清正廉洁的性格和娴熟的政治能力。18岁时,他担任家乡齐县的主人,一直在政府工作。40岁时,他被推荐到北京监督皇家历史。他的职责是“分察百僚,巡逻县,纠正刑狱,消灭朝廷仪器”。它的职责不仅像今天的纪律监督干部,还有司法监督和整顿朝廷风气的责任。虽然官品不高,但权力也不小。后来,他被迁往河南省长葛县长。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清正廉洁被评为“世界第一”,晋升为县司马(州军官“二把手”)。
离职高升
史书记载,当他离职高升时,当地人拦路挽留,并为他立碑颂德。隋大业九年(613年),随从皇帝到辽东,担任扶余道(今东北地区)监军。后来因为太老实坦率,得罪了权贵,被迁为泾阳县令,69岁病逝。方彦谦为官清廉,收入大部分周济为同事、亲友,以至于史书称之为“家无余财”。他曾对子房玄龄说:“每个人都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的子孙,在于清白耳。“他的高风良节得益于他的人生经历。虽然他来自一个著名的家庭,但他的生父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当他15岁的时候,他继承了他的叔叔。当他的继母去世时,他绝食了五天,以示孝顺。在家里,父母有时不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他永远不会先尝尝,他的孝道在乡下很有名。与此同时,他也很好学上进,7岁时就读万言书,长大后,还擅长书法艺术。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他也可以培养出像房玄龄这样的一代名相,大唐重臣。
朝廷追赠
公元631年,经唐太宗恩准,方彦谦的棺材从子房玄龄迁回历城故里祖坟。朝廷将其作为“徐州都督、临淄县公”赠送,并派出官方鼓乐仪仗队从洛阳护灵到历城。灵棺所过州县的费用不足,由地方政府资助祭奠。与此同时,国家还使用了1000多名士兵进行葬礼,有2000多名亲友参加了葬礼。这次迁葬可以说是唐初的一件大事,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房彦谦墓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赵山之阳。它有现有的墓葬、墓碑和一些石兽。它的墓碑是由当时的历史学家李百药和书法家欧阳查书写的。该墓于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百药是24史《北齐书》的作者。66岁的李百药在写碑文时担任太子右妃子。
唐初书法四大家
欧阳询是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创作的书法风格被称为“欧洲风格”。他和于世南、楚遂良、薛姬一起被称为唐初书法的“四大家庭”。欧阳询写碑文时已经74岁了。两位花家应邀为方玄龄的父亲写文书丹,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方彦谦棺材的盛大葬礼。
墓及墓碑
房彦谦墓位于彩石镇西彩石村北部的赵山之阳,济王路南侧。墓封土高5米,直径17米。方彦谦是唐贞观年间宰相房玄龄的父亲,出生于公元547年,卒于公元615年,原籍河北清河,七世祖移居临淄。他贯通经义,长于吏治,曾任北齐齐州主簿。隋开皇中曾监督皇史、长葛令、超授都州司马等。杨迪皇帝即位,去官隐居,后来征教司隶刺史,出任泾阳令。
据说当时的葬礼非常隆重,世界各地的台臣和九州政府都千里迢迢来致祭,冠盖相连,旗帜遮空,车马塞路,彩石一带,井水喝尽,野无青草。墓前原有麒麟、翁仲等石雕按顺序分类,现只有石羊、石马。墓前,“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由唐初中书房人、著名学者李百药撰写,千言万语,优雅华丽(此文存在于山东省图书馆)。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琏所写的碑文。碑文是露锋的隶书,字形陡峭,笔力强劲,是省内唯一的初唐书法石刻珍品。一九八十年,为了保护这座纪念碑而建造砖砌碑楼。墓于1977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彦谦墓碑现有地面以上部分高300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它由纪念碑、纪念碑和纪念碑组成。纪念碑和纪念碑是由一块完整的巨石制成的。纪念碑名额为篆书,3行9字:“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纪念碑正面有36行和2000多字。主要内容是赞扬房彦谦的家庭背景、简历及其人性。李百药的父子、房彦谦、房玄龄同时在朝廷当官,对房彦谦的历史和功业了如指掌,再加上房玄龄的因素,碑文自然难免会有溢美之词,@ 在碑文的最后一部分,李百药以“四字一句”的大篇幅歌颂了房彦谦。碑阴文字主要描述了迁葬和唐朝对迁葬活动的重视和支持,以突出房彦谦的身份和地位。碑阳碑阴乃至碑侧刻有文字的人物碑,为我们了解唐代碑文的写作格式、文法和雕刻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物理证据。因此,这篇文章也被后人收录在《全唐文》中。
谁是方玄龄的父亲?唐代徐州都督房彦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