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属恒山县真正的东安村人赵佗(现河北省石家庄真正的安村),出生于公元前237年,父赵常明,母忌侯氏。青少年负勇,精通武功战略。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年仅18岁的赵佗被授予50万大军副帅。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23岁的赵佗被授予第一任龙川县令。公元前208年,29岁的赵佗继续担任南海县长。33岁的南越国成立于公元前204年,自称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41岁的赵佗,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汉朝命名为南越王。54岁的赵佗,汉高祖吕雉王(公元前183年),自称南越武帝。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赵佗去帝号复汉,依然被称为南越王,时年58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赵佗归汉。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赵佗葬于番禺东北,享年101岁。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生日之王。佗卒后,孙赵昧(《史记》作胡)及其后裔婴齐、赵兴、赵建德续任四代南越王。汉武帝刘彻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亡。自公元前204年起,历93年,世传五代南越王,共赵佗称王为皇帝67年,其后代共26年。
赵佗从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到汉武帝刘彻建元4年(公元前137年),为岭南的统一发展工作了82个春秋,其中任50万军副帅5年,龙川县令6年,海南县尉4年,称南越武帝4年,南越王63年。
赵佗在位期间,采取了“和谐百越”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任龙川县长的六年里,赵佗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和实际工作,如挖井、筑城、修路;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文明;推广先进的生产力和农业技术;改善越人生活条件;培养和利用越人当官;维护良好的社会保障;推广优良品种;迁汉人与越人杂居;促进汉人与越人的交流婚姻。公元前209年,赵佗上书演奏二世胡亥,派1500名没有丈夫和年轻女性为士卒服装。后来,这些女人嫁给了士兵和越人,建立了一个家,建立了一个事业,不再回到北方。@ 他还鼓励士卒与中原人和越人通婚。难怪今天很多外国游客都高度评价龙川真的是人杰地灵,山美水美,人更美。这其实离不开士兵和越人的婚姻,不断繁衍生息。
赵佗简介 南越武王赵佗是南越国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