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李鸿章简介 晚清著名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李鸿章(1823-1901),晚清著名大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又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富,号少荃(泉),晚年自称仪老,别号省心,文忠。作为淮河军队的创始人、指挥官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是晚清的重要大臣。他的官员是直隶总督和北洋商务大臣,并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学位。他曾代表清政府签署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将其视为“清朝唯一能与世界列强竞争的人”,慈禧太后将其视为“再造玄黄的人”和《李文忠公全集》。

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李鸿章透露了他与清朝所有官员的区别:他对外国科技和国内经济活动非常感兴趣。最初的动机是他组建的淮军需要银两购买武器。当淮军成功穿越两岸太平军营的水道进入上海,一举扫平长江下游的太平军时,李鸿章利用上海富绅的银两引进外国人的机械设备,于1863年左右创办了中国第二家现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第一家是曾国藩1861年创办的安庆内军械研究所)。李鸿章算了一个账:一发英国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卖19两银子。

创办现代企业不仅需要财力,更需要思想观念的更新。李鸿章曾写过一篇关于蒸汽动力运行的奏折,相当于100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

旋转木材、钻孔、螺旋、铸弹机,都系在炉子里,盛水和热炭,沸水满,启动铜喉进入气缸,气缸中间一根铁柱,随气升降,拔出铁轮,轮带,系轴,相互装饰,旋转旋转,旋转移动,只有人力纵向,不依赖人力运动。

在几乎没有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机的清朝,李鸿章头上戴着花羽,脑后仍然拖着辫子。能如此仔细地观察蒸汽机的运行原理真是太神奇了。

李鸿章简介 晚清著名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捻军灭亡后,清廷开复李鸿章一次又一次地进行降革处分,并奖励太子太保衔,授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学位。在湖广总督任上,李鸿章曾奉命到四川查处四川总督吴棠参案。他和吴棠是皖办团练期间的“金石至交”,知道慈禧对吴“圣眷颇隆”,于是曲意回护,以查无证据结案。回武昌后,同治九年(1870年)初,奉旨督办贵州军事,镇压苗族起义。尚未成行,复以甘肃回民起义军入陕,清廷因左宗棠远平凉,又改命援陕。但李鸿章真的不想和左宗棠一起工作,所以一再拖延,直到6月下旬才到达西安。七天后,由于天津的教案,列强军舰聚集在大沽口,奉密诏“酌带各军克日起程前往近畿地区的相机驻扎”。匆匆赶到直隶。

后来,由于天津教案的成功调解,他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并被任命为北洋通商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同治11年(1872年)。此后,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25年,参与了清政府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政府依赖新疆门户、依赖长城的重要大臣。随着李鸿章地位和权利的提高,他创建的淮河军队已成为清廷直隶、山东、江苏、广西、广东、台湾的永久军队;以他为领导,由淮河将军、工作人员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官僚组成的淮河集团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洋务集团,在他的领导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我完善和现代化运动。

同治四年后,李鸿章担任两江总督。鉴于原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他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集铁厂,并与韩殿佳、丁日昌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与此同时,苏州机械局也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械局。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扩大生产规模。因此,在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创办了三家,正如他所说,“训练以制器为先”。后来,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现代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进一步得出结论:“如果中国想自强不息,最好学习外国武器。如果你想学习外国利器,你最好找一个制器,教它的方法,而不是尽其所能。想找制器的人和制器的人,可以专门学习一门学科,学者一辈子都认为自己很有名,所以可以成功,艺术可以精致,但也可以集合”,反映了他们理解的深化。

20世纪70年代担任直隶总督后,责任越大,视野越开阔。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对中国的弱点感到痛苦。原因是他“患贫困”,得出了“富强相因”、“先富后强”的认识,把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了“求富”。

清朝中叶后,由于京杭运河堵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运输部分改为海路。同治十一年底,李鸿章抓住机遇,监督成立了“船舶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船舶公司,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营企业。它承包了朝廷“官物”运输一半的运量,随后的客运业挤压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船舶招商局先以朱其昂为总办,再以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总办。这就奠定了“官督商办”政策的基调。

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李鸿章先后成立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如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械编织布局、山东宜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沟铜矿、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厂等,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行业。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

当外国人想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时,清朝所有的朝野都惊慌失措,认为“电报设置深入地下,横冲直撞,四通八达,地脉独特……”李鸿章也不允许外国人从香港铺设的海底电缆上岸。因此,不久之后,他支持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在大沽口至天津之间开通。李鸿章可以完全忽略“地脉”或外国人。他知道电报行业具有很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此后,大清国政府的银子成立了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电报公司。李鸿章称此举为“官方监督商业办公室”。在中国创办自主企业“重大,有利于国民经济和民生,因此官员需要支持和利用官方资金来帮助商业力量”。

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成立了中国现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家钢铁厂、第一家机械制造商、第一所现代军校和第一支现代海军舰队。安庆内军械研究所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建。江南制造总局、船舶招商局由李鸿章创办。不但促进了衰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政府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然而,李鸿章从未逃脱过《纽约时报》思维的束缚。李鸿章建立的企业都是官方监督的商业体系。当企业首次建立时,政府没有实力独立建立,因此与民营资本合作。当企业步入正轨时,政府试图排斥民资,形成政府主导的企业。由于多年的战争,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使企业陷入困境。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营资本的崛起,这些重病企业难逃悲剧命运。而李鸿章本人及其家人则从洋务中大发横财。


李鸿章简介 晚清著名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李鸿章简介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的生活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