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庄是哪个朝代:魏庄,唐末五代诗人和诗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总理魏待价后(玄宗相韦见素后,其实不是一个房间),诗人魏应物四代孙子。当他到达魏庄时,他的家庭已经衰落,他的父母早逝,他的家庭很冷。
韦庄的一生经历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合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离。中和两年(882)春天,他不得不逃往洛阳,次年作为《秦妇吟》。后来去润州,在镇海军节让周宝幕工作。光启元年(885),西宗还京后,由于李克用的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对唐朝的热情,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堵塞折返,后来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考试,不第一。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年近60岁。赵宗被李茂贞逼出奔华州,韦庄也随驾。乾宁四年,奉诏随劝医生李询入蜀宣诏,得知王建。后来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现存《浣花集》收到的作品,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留存。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901),他申请西蜀掌书记,从此在蜀达10年。天□四年(907),朱全忠于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抗争,于是建立了蜀国,史称前蜀。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到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汇。今天的存韦词大多是在后期。
韦庄文学创作在唐末诗坛占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比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石洲诗》)□、罗隐也被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词例言)。他前遇到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到藩镇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中)。因此,忠于唐朝是他思想的核心,悲伤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从而广泛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争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见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谴责了当时驻扎在洛阳的援军伤害人民、掠夺妇女的丑恶行为,并对他们支持兵力、自尊心强、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反映了他对唐朝“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达了他对离乱中君主、皇族的多种眷恋;咸通、《夜景》、《回忆昔》等作品,更抚今追昔,为唐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深的挽歌。他还有一些优秀的怀古诗,比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南朝历史遗迹的凭吊中,也表达了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悲哀。@ 他还有一些诗,比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漂泊、求官求食的情况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天早行》等,取景疏淡,思想清婉,也有特色。他擅长近体诗。律诗圆润整洁,音调响亮,绝句包含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丽句,情感婉曲,则是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这首诗长达1666字,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一位逃离长安的女子,即“秦妇”,正面描述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最后被围绝粮的情况。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所谓的“暴行”有很多“暴露”,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反映了起义军的威望和统治阶级的仓促失落和腐败无能;一方面,它揭示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它与对他们“镇压小偷”无效的谴责混杂在一起。它选择了典型的情节和场景,运用叙事和层次的技术,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严谨,背景清晰,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因此,韦庄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禁忌,韦庄晚年禁止子孙提及这首诗,也没有收入《浣花集》,导致长期失传。
韦庄也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没有太大区别,无非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歌妓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但韦词注重作者情感的表达,如〔菩萨蛮〕“大家都说江南好”五首歌,学习白居易和刘禹锡《回忆江南》的写作方法,回忆过去在江南和洛阳的旅行,融合流浪的感觉,饱经离乱的痛苦和思乡的怀旧。在风格上,韦词不像温词那么华丽,而是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来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比如〔浣溪沙〕“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晚半夜”等等。他的一些词也受到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了当的决定性话语,或者写深情,或者写悲伤。如〔思帝乡〕“春游”的“妾要嫁给她,休息一辈子。即使被无情抛弃,也不能羞耻”,在率直中见结郁;〔菩萨蛮〕“现在却回忆起江南乐”的“这次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的“誓”,更深层次地表达思乡之苦。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说“魏端己词,似直而屈,似达而郁,词中最胜境”,徐昂霄的《词综偶评》评韦词“言语淡而悲,难以忍受”,都指出了这一特点。王国维的《人间词》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温飞卿的话,句秀也。魏端己的话,骨秀也”,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但韦词之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
本集及研究资料《蜀》□《五代史·艺文志》录制了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录制了《韦庄纸条表》1卷、《劝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天只有《浣花集》和选诗《又玄集》,剩下的都丢了。
《浣花集》是韦庄弟韦蔼编的,他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中的作品大部分都丢了;到了编集的时候,他才收集了1000多首。现在《浣花集》只有200多首诗,还不到原编的四分之一。这一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丛杂志》,据以影印)和晚明古阁刻本,都是10卷,大致以时分卷,每卷数量不均匀。《全唐诗》略加合并,编成5卷,内容全相同。另外一卷《补遗》,大概是后人聚集后补充的。
韦庄词没有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开始、《尊前集》、《草堂诗余》等54首。刘玉盘有《浣花词》一卷,共55首,出版了《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60种》。
韦庄是哪个朝代? 韦应物孙花间诗人韦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