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陈咬金:中国人熟悉程咬金和程咬金的三板斧。说到程咬金,很多人通过小说、歌剧和电视剧了解他。那么,唐朝历史上真正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人呢?
事实上,真正的程咬金在唐代历史上给人的印象与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不相同。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改名为知节,出生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卒于唐林德二年(665年),享年72岁。北齐世家大族之后,程咬金就是这样。程咬金年轻时非常勇敢,善于使用马瘦这种武器。隋末乱世,程咬金聚集数百人共同保卫乡镇,防止流寇入侵。
后来,农民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隋大业13年(617年)左右,全国大致形成了翟让、李密、窦建德、刘黑凯、杜伏威、辅公佑三支强队。此时,程咬金组织的地方自保势力已无法维持,最终投奔瓦岗军李密,李密任命他为内军。“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8000名勇士,隶属于四名统治者,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程咬金是四大古骑之一,极受重用,李密对内军非常满意,常说:“这八千人可当百万。”
武德元年(618年)9月,占领洛阳的王世充带领20000名精英步骑在通济渠上架起了三座桥梁,准备与瓦岗军决战,同时瓦岗军和隋叛臣宇文化和军队两败俱伤。李密在莽山南麓与王世充作战,程咬金率领内马军与李密在北莽山作战;另一位将军秦叔宝率领外马军在偃师城北部安营。首先,王世充率军猛攻单雄信,李密派出程咬金和裴行将军前去支援。战斗中,裴行燕被流箭射中,摔倒在战马上。程咬金迅速营救,刺杀了几名冲上来的敌军士兵,立即将裴行燕救出。他和裴行燕一起撤退,因为战马承载了两个人,跑得不快,路上被王世充的骑兵赶上了。程咬金奋力反击,没想到却被一个马瘦刺击中。他转过身来,折断了这匹马,杀死了追击的敌兵,两人都受了重伤,但平安回到了瓦岗军的大营。由于李密指挥不力,瓦岗军遭受重创,实力大损。不久,瓦岗军输给了王世充军的强大攻势,战败如山倒。李密看到大势已去,离开了所有人,投奔了李渊。程咬金和在瓦岗军的秦叔宝向王世充投降。
王世充对程咬金非常优待,但程咬金和秦叔宝都非常讨厌王世充的行为,他们偷偷寻找机会,准备另投主。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王世充率军与唐军李世民部作战九曲,程咬金阵列。突然,秦叔宝等人立即向王世充拱手道:“蒙受公的接待,非常想报恩。但是公性爱怀疑,身边有很多恶棍,不是我们托身的地方,现在恭敬辞别!然后和左右数十人跳马奔向唐军。王世充不敢追赶,因为他害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敢。
回到唐朝后,程咬金和秦叔宝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听取了命令,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东征西征,打败宋金刚,活捉窦建德,降服王世充,担任左马军总管。他每次打仗都带头,战功卓著,被授予宿国公。
最后,李氏终于扫平了各种势力,统一了全国。李世民在扫荡群雄的过程中,战功显赫,威望如火如荼,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这严重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皇储地位。由于程咬金是李世民的骨干,李建成想要迅速摆脱它。武德七年,李建成剪掉李世民的左右翅膀,诽谤唐高祖,将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程咬金坚决留在李世民身边。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晚宴酒中下毒,导致李世民酒后毒性发作,吐血数增加,差点丧命。李世民意识到朝廷的情况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决定先发制人,伏击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门夺取王位。
程咬金参与了玄武门兵变的全过程。兵变后,程咬金教太子右卫率,晋升为右武卫将军。贞观年间,程咬金历任泸州总督、左领军将军、长孙无极等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予普州刺史。
程咬金晋升为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左卫将军。同年5月,被授予葱山道行军总管,率领右屯卫将军苏定方、右武卫将军王文度等人对西突厥沙碗罗可汗进行攻击。在战斗中,王文度因为自私的假传圣旨而迷惑程咬金,导致程咬金下令屠杀已经投诚的胡人。班主回朝后,王文度被免官为民,程咬金也因事被免职。没过多久,又被用作岐州刺史。程咬金知道自己老了,向朝廷要求退休,并获得批准。从那以后,他一直呆在家里。林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唐太宗昭陵。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贵族子弟 打仗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