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皇帝杨光和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一个是万人敬仰的贤君明主;一个被钉上暴君的“耻辱柱”,一个被戴上耀眼的“光环”;一个被称为“暴君”,另一个被称为“永恒的皇帝”。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评价已经充分反映在他们身上。然而,他们的生活过程有一个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他们都是英武将才,统一中国;第二,他们都以“夺权”的方式登上皇位;@ 他们都对父亲和皇帝不忠不孝;第四,他们都四处张开,拓展中国地图;第五,他们都吓坏了北方的土耳其人,俯首称臣;第六,他们都很有文学才华,几千年来一直很有名;第七,他们都亲征高丽,都失败了;第八,他们都通过“预言”屠杀了大臣;第九,他们都有吃“仙丹”的荒谬经历;第十,他们都英年早逝。
在时代接近、环境相似、机遇相似的历史条件下,杨迪皇帝和唐太宗的生活经历就像一部小说的上下两部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连贯和紧凑。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太宗是杨迪皇帝的“翻版”。但为什么历史对他们的认可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虽然有“短命王朝多暴君”的历史因素,也有“亡国之君名声不好”的人为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在执政细节上,在争取人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获得人心取决于执政人员对臣民的态度。隋阳帝自力更生,随心所欲,既没有把大臣们放在眼里,也没有把人民放在心里。“我的性不喜欢别人的建议”这句话突然冷却了大臣们报国的心;几次横征暴敛,终于激活了人民反隋的怨恨。平心而论,杨迪皇帝的历史成就并不比唐太宗差。他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近400年的战争时代;他修建了运河,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个文明融为一体;他开辟了丝绸之路,将大西北地区融入中国领土。。。然而,在建立伟大事业的同时,他不顾人民的切身利益,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灾难。就在他第三次攻打高丽的时候,人们趁机造反,国内到处都是烽烟。在如火如荼的起义浪潮下,他和他的大隋帝国迅速崩溃。
李世民上任之初,就意识到“为君之道,必须先救人”,然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政治主张,明白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他反复节制兵役,安抚人心,广施善举,笼络人心,礼貌大臣,固定忠诚,从而形成了一种“贞观之治”。在没有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时代,唐太宗的“亲民”暖流仍然可以从长安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是远征高丽,一心孤行,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深受皇恩沐浴的人没有表现出极端的言行。他们一如既往地支持他,钦佩他,支持他。没有人是完美的。皇帝不能犯错误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舞台上。”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与隋颉帝杨广十大惊人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