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距沈万三时代已有200多年,沈万三依然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可见沈万三确实是一个轰动一时的人物。你为什么叫他这么奇怪的名字?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初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户”,是当时尊重富人的习惯称法。当时人分五等,说:“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称“秀”的人家财产必须在万贯以上,沈氏排名@ 家有亿万资产,故称沈万三秀或沈万三。由此可见,他的名字是尊称、排名、家庭等的合称。江南首富沈万三传说中,富得让朱元璋垂涎三尺,以至于招来杀人之祸,家破人亡。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传说,他到底有多富有。
炫富引来了灭顶之灾
据《留青日笔记》记载,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和弟弟万四(沈贵)首先在两浙富中输粮万担,献白金5200元,以佐用度,“太祖军食,多取资”。但贪得无厌的朱元璋却要“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想尽一切办法消耗他的家财。据董谷《碧里杂存·沈万三秀》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也就是初一)日召见他,给他一文钱让他生利。从初二开始,一文取两文,初三取四文,初四取八文,每天翻倍,即按等级增长,以1月为期。沈万三不知就里,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后,该付给朱元璋的利息是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九百二文。按,洪武钱每160文重一斤,总共3355万432斤。沈氏虽然有钱,但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剥皮?
除巧取外,还有豪夺。有一次,朱元璋召见沈万三,要求他每年“献白金千绝,百斤黄金”,命令他建650间走廊,养几十个“披甲马军”,每亩对他的田地征收九斗十三升的重税。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想主动报效保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当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筑城墙时,就主动承担了从洪武门到水西门修建城墙的任务。当时南京城墙全长3.7万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华里多。朱元璋的城市建设计划只造砖一项,涉及一个(工部)、三卫(驻军,相当于军区)、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县,另有三个镇。而沈万三一人负责的城墙,占整个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是如何如期完成的?没人知道。
今南京水西门外,有一座赛虹桥,据说是沈万三媳妇建的。据明人记载,沈万三建了几座桥后,非常得意,便在家炫耀。谁知儿媳很不同意,便用私房钱悄悄搭了一座桥。这座桥“工巧宏丽”,比公公建的桥还要好,人们称之为“赛公桥”——媳妇还是这样,可见沈家的实力确实不凡。沈万三处于事业巅峰时,弟弟沈贵(万四)看到了危机,曾写诗劝他说:“锦衣玉食不为福,檀板金瓶也可休息。百年长久计,瓦罐载酒木绵花。要他低调做人,从事耕织,但沈万三没有听弟弟的话,终于引起了灭顶之灾。
沈氏家族败落之谜
沈氏家族的衰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洪武三年(1370年)至六年(1373年)的第一次打击。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沈家的生活自然不好过。即使沈万三不再死,沈家也没有人充军云南,但经过这番折腾,沈家的财富也被侵蚀了一半以上。此外,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对江南富民采取了严格的政策,多次强制迁徙,并给予了重赋。从那以后,沈家就崩溃了。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1386)的春天,沈万三的两个孙子(沈旺之子)沈至、沈庄相继入狱。《所以沈伯熙(庄)墓志铭》记道:“洪武十九年春,哥哥以户役故,去了秋官。当时伯熙也是暴京师,适合和哥哥同狱。当他进去的时候,他抱着哥哥哭了:‘我哥很软弱,很难忍受,现在甚至是斯耶!“既然伯熙先出,就得病了,药莫疗…卒于京。沈至入狱的原因是逃避赋役,沈庄入狱可能涉嫌“胡党”、逃避赋役,羁押到京,事情不小,连补带罚,再加上两兄弟最终都能出狱的上下打点,其数量也定在巨万以上。同年左右,沈万三的女婿陆仲和却在劫难逃,被扣“胡党”罪满门抄斩。
第三次打击是在明洪武31年(1398)。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党”案发,蓝玉被处决,株连在全国蔓延。一位名叫王星的先生,曾两次在沈家坐馆,与沈家至少有30年的友谊,又两次在蓝玉家坐馆,前后也有十多年的时间。通过王行的关系,想在新朝找到靠山的沈家也有了交往。“蓝党”案发后,有人劝王行逃跑,迂腐先生说:“临难无苟免。结果以同谋罪受到了惩罚。
当时,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因夺人之妇而怀恨在心。蓝玉事件发生后,敌人以沈家与蓝家的关系为依据,诬告顾学文与蓝玉通谋。顾学文在严刑逼供下,招认收到蓝玉“钞票一万五千贯”,为他购买粮米、丝绸等物品,用于准备起事和赏人。《弘治吴江志》记载:案件涉及他的“妻子沈旺、沈德全、沈昌年、沈文规、沈文矩、沈文衡、沈文学、沈文载、沈海等八人。其中沈旺是沈万三的儿子,其他人也是沈万三的子孙。《周庄镇志卷六杂记》记载:“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兰党祸,连万三曾孙(沈)德全六人,顾氏一家同日凌迟。同一天被杀的人还有80多人。
《乾隆吴江县志·旧事》包含了胡兰党犯人沈德全家的处置细节:2月18日:“正党和户下户丁多折了胳膊,没出动的小伙子不打,牢牢地抱着他。供出的田口家财断了。“2月20日,“正党和户下户丁都迟到了。十岁以上的男孩派南丹卫充军,十岁以下的牧马寄养,母亲住在那里;一岁到三岁的母亲被送到浣衣局,七岁时被送出。"-真可谓惨不忍睹!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如此急剧衰落。
揭示沈万三为何被朱元璋整理:不要在皇帝面前炫耀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