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师傅经常提醒读者,“这是小说家的话,历史学家不必深入研究”。一位自称青城派俗家弟子的道教研究生抗议《神雕侠侣》中描述的尹志平玷污小龙女,并询问如何消除《笑傲江湖》对道教的负面影响。
金大侠在“金王论战”期间已经失去了机动的精神。他多次向“道士”道歉,谦虚地说:“我知道尹志平在道教中受到高度尊重。我在新小说中改变了它,同名同姓,但不再是一个清晰而真实的人。我的初衷不是诽谤道教。我不歧视任何宗教。”
至于青城学校,金庸说:“去年我去了青城山,‘青城世界很安静’。风景很美。我不应该把青城学校写得这么糟糕。现在我暂时没想到合适的名字会被保留下来。下次我可能会把它变成历史上没有名字的小学校。为了尊重西藏的喇嘛教,我还把金轮法王变成了金轮大师。”
清和真人尹志平
尹志平(1169~1251)元初名全道士。字太和,祖籍河北沧州,宋代迁居莱州(今山东掖县)。出生于金大定九年(1169年)。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很聪明,读了1000多本日记。14岁时,我遇到了马宇,急于放弃家庭。我父亲不允许,所以我伺机潜入。被追回,锁上了静室。没有什么,再逃跑。我父亲一次又一次地逃跑了。第一次住在昌邑(今山东)西安。可见,尹志平的心是坚不可摧的。
拜师丘处机
金明昌二年(1191),参邱在栖霞(今山东)处机,随后执行弟子礼。久而久之,邱之的“玄妙”就得到了。之后,我问郝大通易易,王处一法。于是道名四播,远近尊敬,参与者不断。
盟主齐东道教二十年
继潍州(今山东潍坊)玉清观之后,主盟齐东者20年。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自是蛮派使臣刘仲禄征召邱处机,闻志平为处机上足,是潍州的假道,和同志平一起去莱州浩天观看处机。对邱处机的绝金和宋就元聘起到了赞美作用。
随丘处方北上见成吉思汗
第二年,随邱处机北上燕京,西上成吉思汗在大雪山,为处机十八弟子之冠。元太祖十九年,随处机返回燕京,居长春宫。当时全真道名扬天下,四方尊敬者云合。志平说:“我没有功德,敢享受!”
处机后掌教继丘
是退居德兴(福治河北涿鹿)的龙阳观,寻找隐烟霞观。邱处机卒时遗命志平思教(或云遗命宋道安思教)。待处机丧事后,宋以老请志平代)是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大师。
编撰《大元玄都宝藏》
尹志平掌教后,元统治者的支持如故。全真道的鼎盛局面可以继续发展。太宗四年(1232),窝阔台南征还燕京,志平迎接顺天,皇后在长春宫献香。太宗六年,皇后遣使劳问,赐道经一藏。太宗七年春,去沁州(今山西沁源)主黄璐蘸事。九月,达平阳(今山西临汾),命宋德方率众编撰《大元玄都宝藏》,志平为之请愿,筹集资金。
全真大宗师
同年,为了尊显祖师,又到陕西兴复佑德、云台二观、太平、宗圣、太一、华清四宫,以翼祖庭。“时陕右甫定,遗民仍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先归属,师为抚慰,均按如故堵塞。八年秋,太宗奉旨试经云,度千人为道士。回燕京的路上,“道经太行,山间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赵魏齐鲁出井,请命者谢遣,原野道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积”。
上面的记忆不可避免地被夸大了,但说明尹志平掌教期间,全真道的影响很大。姬志真《南昌观碑》说:“长春真人应召后,大明门庭,室内座位不虚,户外座位常满。以及教清和真人(指尹志平-引人注)为大师,宠爱上了自己的生活,夹着自己的衣服,看着对方。虽然他们是白痴的远裔,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人。”
退位隐居
太宗十年春,尹志平70岁,将教事付给李志常,并隐居在大房山清宫。定宗三年(1249)春,专门赠送“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和金冠法服。宪宗元年(1251)春去世。中统二年(1261),圣旨是“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大三(1310),赠送“清和妙道广化崇教真人”。
诗文传世——《宝光集》
他一生中歌颂了许多诗歌,如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并结为《宝光集》三卷。他的弟子段志坚编辑了《清河真人北游语录》四卷,为他平时和弟子说话。其中,鼓励弟子忍让谦逊、苦己利人、行善远恶、积行累功。在教门兴盛的时候,警告弟子们要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他认为圣人设教是为了吸引人和善良。修道者只有积累行功,克己济人,才能得到道德。不要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看小恶为无害而不去。”
品行德性
他勤于教人,严于律己。一生不慕荣利,甘居淡泊,连当时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也持谦虚态度。当邱处机住在长春宫,四面拜访时,他以“我没有功德”为辞,不敢享受这种崇拜,退休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邱处机去世,命令他继任掌教时,他想消失,逃跑,只是因为大家的敦促;当掌教11年后,他辞去了年龄,邀请李志常当主教长,隐居修炼。这在元代佛教和道教“如果有司”、“如果有司”、“如果有司,道教和官员进进出出,他们就会跟随甚都,前诃后殿,行人辟易,视都刺史,郡太守无辨”的时代尤为罕见。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尹志平:和小说太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