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李光和程不知道:在卫青霍去病之前的军事双壁

李广和程不识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将军,但他们的军事统治风格却大相径庭。以他们两个为例,我想谈谈领导者的方式和风格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李光是著名的将军;程不知道,除了专门研究秦汉历史的人,很少有人听说过他。事实上,在汉初,尤其是汉武帝时期,两人都是同名的。一个是河北省的太守,另一个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当时,太守大多是边境守将。

李广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李光训练部队以恩义相结,不重纪律,所以每个将军都和他友好。在战斗中,他的行军部队采用了自由的风格,非正式,他领导的骑兵非常优秀,取代了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部队,李光的军队经常获胜,有时即使士兵很少,他也可以减少公众,反败为胜。李光经常带领少数精锐突击队突袭匈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事实上,李光的做法并不是带领大兵团作战的一种方式。与匈奴作战时,大军五道出击,武帝不让他领导正面军队,只让他领导辅助部队,没有道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的悲剧,导致他传诵英雄事迹。

[img]127065[/img]

与李广相比,程不识具有鲜明的特点。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训练,他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将军,把部队分成部队,有明确的职责。部队出战时,总是处于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他的军队主要是步兵,行军缓慢,但非常坚实。他带领军队作战,前面一定有排斥,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顾,安营扎寨很有规律。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地,敌人冲不动。他从来没有让匈奴人成功过,但他自己也没有取得过重大胜利。程不识应该算是一个极其稳定的将军。在西汉,人们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他是不败的。而李广,要么是大胜,要么是大败,就像在赌场赌博一样,要么是大胜,要么是大败。程不识可以不断积累胜利。

李光、程不识代表两种典型的指挥管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两个人之间很难做出不可避免的好坏判断。就亲和力和团结力而言,李光军队的5000人可以用到5000人,而程不知道的1000人永远是1000人,但不会轻易被打败。程不识指挥军队的风格在汉代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汉代“军中只听将军令,不听天子诏”。换句话说,指挥的命令只能下达二级,不能下达三级以下。这样的部队非常强大,但扩张性和活动性受到很大限制。

这两种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具体来说,李光的军队在占上风时更容易成功。通常,程不知道的风格可以保持不败。最好的方法是适当地调和这两种风格,但如何调和是另一个大学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我们不知道目前的情况,选择程不知道那种类型的人才或采用程不知道的风格更安全。


李光和程不知道:在卫青霍去病之前的军事双壁李光和程不知道:在卫青霍去病之前的军事双壁

,,

  • 为什么全能的飞将李广一生都没有被封侯?
  • 汉朝将军李光来自陇西成纪,今天来自甘肃秦安。司马迁还说,他的祖籍实际上是在陕西兴平的。李氏家族的祖先可以很好地战斗...

  • 他以100骑兵击退敌军:却因一次迷道而选择自杀
  • 西汉有一个名将,他的名字被施耐庵用作《水浒传》中一位梁山好汉的绰号。这两个人都以射箭闻名。那个好汉名曰“花荣”,而这位...

  • 武功强的人身体一定很强壮?岳飞弱冠挽弓近400斤
  • 看来能战斗的人一定很强壮。因此,我想到了卫青、李广、岳飞、霍去病等古代武功高强的人。他们的身体状况有多好?此外,古人...

  • 李陵投降匈奴被封王后 是否与汉军正面打过仗?
  • 《史记》的诞生,李陵对此亦有贡献。司马迁与李陵虽“素非相善也”,也“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但在李陵投降之初,汉武帝衔怒...

  • 著名将军李陵的悲剧:匈奴人一生都没有回到汉朝
  •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晚上睡不着觉,侧耳远听,胡的互动,牧马的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早上坐着听着,不知不觉地流下了...

  • 传颂了2000多年的飞将军 拼杀了40年没有封侯
  • 说起飞将军李广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诗句,更是把李广推上了高峰。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