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抗日,大多数人只知道戚继光。事实上,戚继光用装备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朝廷正规军与一群日本浪人和海盗作战。赢是正常的。说到明朝的抗日,真正的第一个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俞大猷,而是李如松。
许多人不知道李如松,这可能与他们的战场有关。戚继光在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抗日,拯救了中国自己的人民。当然,人们非常感谢戚继光拯救了自己。李如松是抗日援助朝鲜,跑到朝鲜半岛与日本人作战,即使日本海盗被杀,似乎对中国人民没有贡献。
李如松的对手不是流氓,也不是浪人,而是一大群日本著名将领,他们经历了日本战国时期的血腥洗礼,如总司令丰臣秀吉、将军小西总统、加藤清正、岛津义弘等——那些喜欢信长野望的人一定非常熟悉这些名字。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率领精锐部队进攻朝鲜15万(一说二十万)。出征前,丰臣秀吉傲慢地宣称,此行将征服中国,占领印度,建立以北京为中心的大东亚帝国。
1592年,日军出征。朝鲜,一个小国,在内斗上堪比中国。经过200年的平静,官场军队腐败不堪。短短两个月,朝鲜三大重镇(首都、开城、平壤)和18个领土全部丧失。朝鲜国王不得不带领妃嫔和官员到中国避难。日本铁骑在鸭绿江畔游泳。
此时,丰臣秀吉派使者到明朝,要求明朝承认他们在朝鲜的统治,并强迫菲律宾、琉球和其他国家的部长属于日本。经过激烈的斗争,万历皇帝最终决定任命在宁夏战争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李如松担任东方军事指挥官,带领4万军队前往朝鲜。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李如松东征军前锋抵达平壤市。驻扎在平壤的是日本著名将军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总人员1800多人。自古以来,守城容易攻城难。李如松下令,这场战争不需要割首级计功;副将祖训练他的几千人换上朝鲜军服,攻击西南;李如松率领军队攻打东南。
起初,日军炮火猛烈,李如松亲自前往一线监督战争,杀死了逃跑的士兵。所有的日本主力军都被吸引到了东南部。在约定的时间里,祖先的训练展示了明亮的军装颜色,全力进攻,西南城门突破!日本军队迅速派遣援军,李如松利用势头进攻,努力占领平壤外城。
日军主力还在,被困在内城。李如松下令,围住三面,离开南大道。日军看到原本一心求死,拼死抵抗。此时此刻,看到有活命的机会,军心崩溃。教练小西行长不得不带着一万六千多人撤退。那是农历正月,大同江结冰,日军在冰面上逃跑。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李如松下令进攻,炮火猛轰江面。突然,江面崩塌,日军要么被炸死,要么被淹死。一战下来,战死万人。
据日本史料记载,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原有人数1870人,现有人数6520人。这个数据基本符合明朝和朝鲜的官方记录。明军呢?796人死亡!死亡比例为15:1.这样的比例,在任何时代,都是大捷!
明军在平壤大败日军的消息传开,日军纷纷南逃。李如松出征仅一个月,就收复了平壤、开城二都、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五大道路。军队继续向南移动,军队直接指向王京-汉城。
然而,日本军队的主力仍然存在,损失的部分军队迅速得到补充。
1月底,明军一支3000人的侦查部队在碧蹄馆遭遇日军(约3.6万人)。日军全力猛攻,想一口吃掉这3000人的部队。双方的兵力完全不成正比。然而,被包围的明军是百战之师辽东铁骑,全长约120厘米,枪头突出,全枪由纯铁制成,射击时可轮流发射,是辽东铁骑的标准装备。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冲进战阵,立即在战争中发动齐射。3000铁骑摆开阵型,冷静应战。终于在黎明时分等到了李如松的援军。
然而,由于明军分散在各地收复失地,李如松不得不带领2000名骑兵前来救援。李如松故意早点开枪,这让日军产生了明军主力赶到的错觉。日军匆匆撤退。在这场战争中,明军伤害了264人,杀死了167名日军。就人数而言,明军似乎被打败了。事实上,双方的军队差距如此之大,结果如此之近,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然而,明军军队的不足仍然是一个大问题。然而,李如松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给了日军一个致命的打击。日军前往朝鲜,在龙山仓库储存了大量的粮食。李如松得知这一信息后,命令他的兄弟带领700支敢死队突袭龙山。一夜之间,龙山有13个粮仓,数十万石粮被烧毁。消息传开,日本军队陷入混乱。
不久,丰臣秀吉不得不派使者与明军谈判,达成停战协议。今年5月,日军退到釜山。李如松率领军队进入首都,全部收复。明军留下1万人帮助守城,其余全部撤军。
李如松的东征军在短短四个月内横扫朝鲜半岛,收服三都,在大明铁骑中享有盛誉。由于抗日有功,李如松也被晋封为太子太保。
万历三大征,李如松指挥了一半,进攻,必克;战争,必胜。看李如松一生用兵,懂兵法,奇正相辅,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往直前,勇往直前。
李如松在大明史上也是一位神将:抗日援朝战打破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