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后唐同光中,以打败叛将李绍琛为名。随后孟知祥入蜀,任都指挥使,与赵廷隐、张知业分统诸军。长兴元年(930),志祥和董璋反后唐。第二年,他们取遂州,取忠、万、英俊。后来因为嫉妒赵廷隐打败董璋,他们不仅与赵廷隐争夺东川,还将志祥命令返回遂州,成为武信军的节度使者。清泰元年(934)知祥称帝建后蜀,加授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同年知祥死,孟昌继位,他霸气十足,求判六军。入朝时被执杀。
李仁罕是陈留人。年轻时,宣武军是一所小学,外表壮丽。朱全忠是四镇的节日使者,李仁罕是衙内。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凤翔时,朱全忠派李仁罕到纳贡修礼。朱全忠代唐建立后梁后,李仁罕被补充为宫殿仪鸾等使者,历任徐州、蔡州、华州马步军指挥使。
后梁灭亡后,李仁罕为后唐效力。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一战,李仁罕参战,唐庄宗李存旭命令他监督先锋军。第二年,唐朝灭蜀大军统帅王子魏王李继岌准备离开前蜀都城成都班师首都洛阳,留下李仁罕、马军指挥潘仁嗣、左厢指挥赵廷隐、右厢指挥张志业(李仁罕侄子)、牙内指挥使武漳、骁锐指挥使李廷厚领导的军队留在成都,等待新西川节使孟知祥到任。显然,孟知祥到任后,李仁罕等人归其统领。孟知祥奏授李仁罕马步军指挥使。凡汉马步军都排陈斩使和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琛作乱,孟知祥命令李仁罕带领4万人参与平乱,从而获得勇战之名。
李仁罕积功授予左厢马步都指挥使,进入光禄医生、检校太保、守彭州刺史、上柱国,充当军马步军指挥使,后迁蜀州刺史。同光四年(926年)李存旭在洛阳一起兵变中被杀,养兄李嗣源为帝,后来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孟知祥和东川节使董璋两镇与朝廷的关系十分紧张,必有一战。在这个关键时刻,二月,李仁罕、张知业邀请孟知祥参加宴会。一个尼姑告诉孟知祥,他们要在宴会上杀了他;孟知祥问,发现没有证据,最终发现军校都延昌、王行本的谣言,两人减半。然后孟知祥不带左右,单身直接去李仁罕府吃饭,李仁罕感到信任,磕头哭道:“老兵只能尽力报德。诸将亲自服从孟知祥。
九月,孟知祥、董璋正式起兵对抗朝廷。此前,武信军节使夏鲁奇奉朝廷令,修兵甲以图蜀。孟知祥与董璋合计,先讨夏鲁奇。孟知祥以李仁罕为营地部署,时任汉州刺史的赵廷隐为副,时任简州刺史的张知业为先锋指挥使,率兵3万攻武信军府遂州。十月,李仁罕即围遂州,夏鲁奇守城,派马军指挥使康文通出战。康文通知原朝廷治下的保宁军已被两川联军攻占,并率众投降李仁罕。第二年正月,李仁罕克遂州,夏鲁奇自杀。
孟志祥以李仁罕为武信军留下后,2月份以为峡路营招使,带领水军东进朝廷攻占三峡。当月,他攻占忠州,3月攻占万州、云安监,兵临宁江军府贵州。宁江军节使安崇阮弃镇逃跑,李仁罕夺取宁江军。11月,李仁罕带兵回成都。
[img]125408[/img]
当时,李思远已经撤回了女婿东川营的主力军,使石敬堂率领讨伐两川,并杀害了主张这场战争的枢密使安。朝廷实际上屈服了。孟知祥也想和朝廷和解,但董璋拒绝了,反而攻打西川。由于赵廷隐出大力,孟知祥反击败董璋,董璋部将杀董璋,以东川投降孟知祥。在东川军府梓州,李仁罕和赵廷隐相遇,赵廷隐亲自欢迎李仁罕。但李仁罕不言赵廷隐的大功,反而侮辱了他,赵廷隐怒不可遏。孟知祥随后来到梓州,召见李仁罕、赵廷隐,问谁能做东川节度使,以为其中一人会推让,这样就可以任命另一人了。但李仁罕说:“如果令公再让我当蜀州刺史,我也会接受的。而赵廷隐则沉默不语。孟知祥最终决定亲自领导东川,因为他们陷入僵局。后任赵廷隐为保宁军节使,第二年以墨制署李仁罕为武信军节使,李嗣源也照准。
今年,孟知祥成为皇帝,建立了后蜀。以李仁罕为卫圣军马步军指挥使,仍领导武信军。当时,蜀国的许多高级将领傲慢自大,掠夺人民,经常非法夺取人民的良田,甚至摧毁坟墓。李仁罕和张叶(即张知业,因为避开孟知祥的禁忌而改名)是最严重的。因此,李仁罕很富有,他想娶一个国家前蜀宫的小妾,害怕被孟知祥责备,不敢实施。
7月,孟知祥去世,他的遗命儿子孟仁赞继位,改名为孟昌。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中央使王处回、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奉銮肃卫指挥副使侯宏实。孟知祥去世时,王处回告诉赵季良,赵季良让他回去见李仁罕,但李仁罕严格准备军备,所以王处回直到孟昌继位才告诉孟知祥死讯。
继位后,9月,李仁罕坚请判六军。孟昌一开始不情愿地答应了,加仁罕和中书令,判六军事,以赵廷隐为副。李仁罕遇事必劝。但张公铎、医官使韩继勋、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等孟昌近臣随后弹劾李仁罕见异志。10月,孟昌与赵季良、赵廷隐合谋,趁李仁罕入朝,执而杀之,下诏声明其罪,杀其子李继宏、亲信进奏官宋从会等数人,灭李仁罕族。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昭武节度使兼侍李肇见孟昌时拄着拐杖不下拜,听到消息震惊,改变态度,变得十分恭顺。孟昌左右请求也杀了李肇,但孟昌没有这样做,而是以李肇为王子少傅致仕,迁往琼州。
后蜀名将李仁罕:功高震主被后蜀后主孟昌处死